[发明专利]一种高热导率氮化硅-氮化铝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23997.3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3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龚红宇;冯玉润;张玉军;张琳;王仙丽;刘玉;郭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584 | 分类号: | C04B35/584;C04B35/64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杨磊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热 氮化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热导率氮化硅-氮化铝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氮化硅陶瓷具有高比强、高比模、耐高温、热膨胀系数低、抗氧化和耐磨损以及抗热震 等优点,因此也是结构陶瓷综合性能最好的材料之一。在发动机组件、微波透过、半导体以 及电学/光学器件等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氮化硅陶瓷具有优良抗热震和较低的成 本使其在半导体器件、半导体集成电路、微电子封装和通信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然而,目前制得的氮化硅材料却存在着热导率低的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1152299A(申 请号:96190066.0)公开了一种高导热性氮化硅烧结体的制备方法;CN102724805A提供了 一种高散热与高导热特性的复合基板的制造方法;中国专利文献CN1842506A(申请号: 200580000816.3)公开了“具有高导热性氮化硅烧结体及氮化硅结构部件”,制备方法为添 加氧化钇等稀土氧化物为烧结助剂通过球磨混合、干燥、干压成型、高温烧结等工序制备了 Si3N4烧结体。上述专利文件中的产品在1000℃以上的高温环境下也有着优良的耐热性,而 且由于热膨胀系数低,因而耐热冲击性也非常出色。但是,热导率仅为50W/(m·K),无法满 足由于集成技术的高速度、高集成度、大功率输出方向的发展,而导致集的成块单位体积内 所释放的热量大幅度提升,对电子设备封装或基板材料导热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氮化铝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功能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热性(理论热导率可达320 W/(m·K)),与硅相匹配的线膨胀系数,并具有密度较低、无毒等优点,迅速成为物理、化学 及材料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因而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中国专利文件CN1686944A(申 请号:200510073050.3)提供了一种采用粉末冶金制备高导热氮化铝陶瓷基片的方法,用无 压烧结方法,通入氮气作为保护气体,以氧化镝等稀土氧化物为烧结助剂,制成了热导率较 高的氮化铝陶瓷基板材料,但该专利文件制得的产品成品率较低,工艺复杂,很难满足工业 化生产的要求;CN103626497A(申请号:201310610679.1)提供了一种高导热氮化铝基复 相陶瓷的制备方法;徐鹏等“烧结助剂La2O3含量对热压烧结制备Si3N4-AlN复相陶瓷性能的 影响”,机械工程材料,2011.1,35(1):11-14,研究了La2O3含量对复相陶瓷性能的影响,制得 的材料的热导率仅为30W/(m·K)。
虽然目前已经有不少研究氮化硅基复相陶瓷的文献报道,但更多的是关于力学性能和透 波性的研究,对热导率的研究则比较少,而且制得的材料热导率值却无法令人满意。在此情 况下,急需开发一种添加高热导率的材料的氮化硅基复合陶瓷材料,其表现出强度高、高耐 热性和高耐氧性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热导率氮化硅-氮化铝(Si3N4-AlN)复合材料 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所制得的Si3N4-AlN复合材料除 了具有一般氮化硅陶瓷的优异性能外,还具有热导率高的特点,可以满足半导体器件和集成 电路等对热导率要求较高的场合的应用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热导率氮化硅-氮化铝复合材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成分经混合、球磨、 干燥、烧结而成:氮化硅55~90wt.%,氮化铝5~35wt.%,烧结助剂0~10wt.%;各成分用量之 和为100%。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氮化硅-氮化铝复合材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成分经 混合、球磨、干燥、烧结而成:氮化硅60~80wt.%,氮化铝15~30wt.%,烧结助剂4~6wt.%; 各成分用量之和为100%。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的氮化硅为平均粒径0.5μm的氮化硅微粉。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的氮化铝为平均粒径0.5μm的氮化铝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239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