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升机救助模拟训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24482.5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53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熊伟;王海涛;王祖温;李炯;弓永军;关广丰;孙长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9/00 | 分类号: | G09B9/00;G09B9/46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涂文诗;李洪福 |
地址: | 11602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升机 救助 机舱 绞车单元 平移单元 船舶 绞车 模拟训练系统 操作平台 海难事故 海上环境 模拟训练 逼真度 低成本 悬停 场景 海上 学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升机救助模拟训练系统,包括:直升机平移单元、机舱绞车单元以及船舶单元;所述直升机平移单元用于模拟直升机处于任意高度对应的水平面内任意位置,所述机舱绞车单元用于模拟所述直升机机舱与绞车,所述船舶单元用于模拟需救助的船舶;所述机舱绞车单元设置于所述直升机平移单元下方。本发明能够模拟恶劣的海上环境,设置一定的模拟海难事故,逼真的再现救助直升机在海上悬停救助时的场景,为救助人员、绞车手、直升机驾驶员、船舶驾驶员和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操作平台,实现在较低成本下、全天候、海空立体、高逼真度的模拟训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应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升机救助模拟训练系统。
背景技术
在航空领域,无论是民用飞机还是军用飞机,利用飞行驾驶模拟器进行飞行员训练已经成为飞行员培养重要的模式。在航海领域,也有船舶驾驶模拟器、轮机模拟器等来辅助船员培训。但是对于集海空立体救助于一体的海上应急救助需求,其关注点不仅要培训救助直升机的飞行员、救助船舶船长、船员,更有绞车手和救生员的培训需求。但目前,救助系统的训练主要还是在实际环境中的训练,为保证安全,还没有开展恶劣海况下的训练,急需能够开展恶劣海况条件下技能训练的仿真模拟系统。
直升机海上救助技术是一门复杂的、高技术含量密集的综合技术,是集搜寻、营救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它具有救助反应迅速、搜救范围大、抗恶劣海况能力强等特点。
直升机海上救助在美国、英国、日本、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其中承担着美国海域人命救助任务的美国海岸警卫队是世界上装备最精良、技术最先进的专业救助队伍,它拥有上千架可全天候出动的救助直升机及功能齐全的直升机救助模拟训练系统。新入职的美国海岸警卫队员需经历4年的专业学习、4个月的救助模拟环境下的“魔鬼训练”以及教练直升机上的实训锻炼,才能达到从事直升机海上人命救助的需要。可见,救助模拟训练在美国海岸警卫队员培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至今,欧美等国直升机救助人员训练常用的直升机救助模拟训练系统在我国还是空白。为了克服目前模拟训练的不足,急需开发能够高逼真度的救助训练模拟装备,研究恶劣海况下直升机悬停救助运动规律,结合救助任务中技术难题进行模拟装备研发,为救助模拟训练提供一种科学、安全、高效的逼真的模拟训练系统。
目前的救助训练存在如下不足:①由于安全性限制,实际的救助任务往往都是在气象及海况非常恶劣的情况下进行,而平日训练往往为了安全的考虑,在非常极端的气象和海况下进行的较少;②由于训练空间限制,救助船舶通常在海上待命,而直升机在飞行基地。船舶救助训练和直升机救助训练往往分别进行,在大风浪中进行船舶和飞机的协同救助训练不方便;③由于训练时间限制,目前救助训练在夜间条件下进行相对较少;④目前的训练成本高,消耗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直升机救助模拟训练系统,以克服上述问题。
本发明直升机救助模拟训练系统,包括:
直升机平移单元、机舱绞车单元以及船舶单元;
所述直升机平移单元用于模拟直升机处于任意高度对应的水平面内任意位置,所述机舱绞车单元用于模拟所述直升机机舱与绞车,所述船舶单元用于模拟需救助的船舶;所述机舱绞车单元设置于所述直升机平移单元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直升机平移单元,包括:
任意高度对应的水平面内第一方向的第一运动轨道,设置于所述第一运动轨道之上的第一承载平台,所述承载平台在所述第一运动轨道运动,所述承载平台上设置有第二运动轨道,所述第二运动轨道上设置有机舱安装平台,所述机舱安装平台在所述第二运动轨道上运动且与所述机舱绞车单元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运动轨道两端设置有限位架,用于限制所述机舱安装平台超出极限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事大学,未经大连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244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电层电容器
- 下一篇:具有电子反射绝缘间隔层的通量闭合ST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