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电源管理的Q值调节的低输出电流LDO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24508.6 | 申请日: | 2015-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5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肖夏;张庚宇;徐江涛;聂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F1/56 | 分类号: | G05F1/5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杜文茹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电源 管理 调节 输出 电流 ldo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性稳压器。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电源管理的Q值调节的低输出电流LDO。
背景技术
现代高速发展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手机、Ipad、笔记本等)的许多个功能模块需要电源管理单元来供电。电源管理芯片可以在电源和电子设备之间实现起对电能的变换、分配、检测以及稳压、降噪的功能。而近年来电源管理芯片(DC-DC、AC-DC、LDO等)的增长需求的大部分来源于高容量电池供电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如手机、数字音乐播放器、数码相机、手持医疗仪器和测试仪器等。名目繁多的电子产品对电源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例如:手机及通信系统要求电源具有低噪声和低纹波的特性;并且由于系统集成的需要,还要求占用PCB板面积小,外围电路简单的特性。那么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是最恰当的选择。因为LDO芯片具有以下几个技术特点:精密的电压基准,低静态电流,低压降调整管,高性能低噪音的运放,以及稳定而快速的环路响应。所以基于这些特性,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地LDO芯片。
一般采用撕裂零极点方法来维持LDO开环响应的稳定性,即:提高功率晶体管MP的跨导,这会提高LDO的输出电流,从而环路的共轭非主极点远高于单位增益带宽积(GBW),使得LDO稳定。但是随着输出电流降低,LDO的功率晶体管的跨导就会变小,即:LDO的共轭非主极点慢慢接近GBW,这时环路有较高的Q值,最终使得环路不稳定。为了维持环路的稳定性,需要更大的片上补偿电容,这就占据了很大的芯片面积。为了克服这个不足,本发明可以提出一款超低静态电流、调节Q值的小输出电流LDO。该LDO采用调节Q值技术可以在宽范围的负载情况下保持LDO稳定,具有低的输出电流和较小的芯片面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宽范围的负载情况下保持LDO稳定,具有低的输出电流和较小芯片面积的适用于电源管理的Q值调节的低输出电流LDO电路。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电源管理的Q值调节的低输出电流LDO电路,包括有:由第一跨导增益输入级构成的第一增益放大级,由第二跨导增益级构成的第二益放大级,宽带放大级,电流镜缓冲级,功率晶体管回路,电阻反馈回路,以及第一频率补偿电容和第二频率补偿电容,其中,所述的第一跨导增益输入级、宽带放大级、第二跨导增益输入级和功率晶体管回路分别连接电源电压VDD,所述的第一跨导增益输入级的输入端分别连接基准电压Vref和电阻反馈回路,第一跨导增益输入级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电流镜缓冲级和宽带放大级连接第二跨导增益输入级的输入端,第二跨导增益输入级的输出端连接功率晶体管回路,所述的第一跨导增益输入级的输出端还分别通过第一频率补偿电容连接功率晶体管回路,以及通过第二频率补偿电容至输出端Vout,功率晶体管回路的输出端至电压输出端Vout,所述的电压输出端Vout还依次通过第五电阻Resr和输出电容Cout接地,以及通过第六电阻RL接地。
所述的第一跨导增益输入级是由输入端连接基准电压Vref的第一跨导增益和输入端连接电阻反馈回路R的第二跨导增益构成;所述电流镜缓冲级包括有第一电流镜缓冲级和第二电流镜缓冲级;其中,所述第一跨导增益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第一电流镜缓冲级和宽带放大级连接第二跨导增益输入级的输入端,以及通过第一频率补偿电容Cm1连接功率晶体管回路;所述第二跨导增益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第二电流镜缓冲级和宽带放大级连接第二跨导增益的输入端,以及通过第二频率补偿电容Cm2至电压输出端Vout。
所述的第一跨导增益是由第六PMOS晶体管M12实现,所述第二跨导增益是由第五PMOS晶体管M11实现,其中,所述第六PMOS晶体管M12的栅极接第一基准电压Vref,第五PMOS晶体管M11的栅极接电阻反馈回路R,第六PMOS晶体管M12的漏极接第一电流镜缓冲级,以及通过第一频率补偿电容Cm1连接功率晶体管回路,第五PMOS晶体管M11的漏极接第二电流镜缓冲级,以及通过第二频率补偿电容Cm2至电压输出端Vout,所述第六NMOS晶体管M12和第五NMOS晶体管M11的源极通过第一PMOS晶体管M10连接电源电压VDD,第一PMOS晶体管M10的栅极接第一偏置电压Vb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245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轮式电动桩机
- 下一篇:网格布数码打印材料及其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