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价选择性阳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28070.9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69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沈江南;赵严;李健;周玛丽;韩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义乌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7/12 | 分类号: | C08J7/12;C08J5/22;B01D71/06;B01D6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王晓普 |
地址: | 322000 浙江省金华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价 选择性 阳离子 交换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离子交换膜领域,特别涉及的是一种具有一、多价 离子选择性分离功能的阳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膜分离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并且其保持了每 年30%的增长速度。膜分离技术在我国有着相当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将日益严重。在 我国,每年排入江河中的废水以18亿吨的速度增加,其中大部分未 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江河中,造成我国水资源污染问题严重。我国将 会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入到环保领域,我国的环保市场也将很快会随 着大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提高而活跃起来。现在,我国的对商品 膜的需求呈迅猛发展姿态,这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膜工业的发 展。
随着水资源危机的不断加重,海水淡化和污水处理再利用已经成 为世界范围内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膜分离技 术已经被认为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高科技之一。作为膜分离技术的重 要一个分支,电渗析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但是在电渗析的 实际应用中,离子交换膜技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同多价态离 子的透过问题,这些离子的存在会导致电渗析器电流效率降低、能耗 增加,严重的甚至会引起膜烧结,而单价选择性阳离子交换膜可以有 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SpringerLink期刊Ionics(2012,18:711–717)报导了用聚乙烯 亚胺制备单价选择性阳离子交换膜,用过硫酸铵进行交联,并用Cl-, NO3-,SO42-等体系对膜的选择分离性能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离子 的泄漏率为Cl->NO3->SO42-,表明改性膜对单多价离子有良好的分离 能力。但是改性材料的脱附问题是上述方法的受限制的主要原因。
爱斯维尔期刊Journalofmembranescience(2008,319,5-9)报 导了用壳聚糖电沉积进行表面改性。对H+/Zn2+/Al3+分离实验结果表 明,改性膜具有明显的单多价选择分离能力。但是该方法存在制备工 艺繁琐,不宜与实现工业化应用等缺点。
美国化学会期刊JournalofPhysicalChemistryB(2005,109, 14085-14092)和爱斯维尔期刊Journalofmembrane science(2006,280,210-218)分别报道了将苯胺,吡咯等吸附于阳离子表 面,进而用氧化剂将其在膜表面交联,从而在膜表面形成一层带正电 的改性层。对膜进行单多价选择分离实验,结果表明膜具有良好的单 多价分离效果。但是此种方法存在改性材料价格高,而且环境不友好 的问题,因此很难推广。
综上所述,目前单价选择性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普遍存在制备工 艺繁琐,改性材料有限,价格昂贵,环境不友好和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境友好,改性材料来源广泛,使用 寿命长,选择分离性能显著的具有单多价选择分离功能的阳离子交换 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价选择性阳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所述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hoffmam反应,对聚季铵盐-7进行前处理;质量分数 10~30%(优选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溴水,然后在 -15~-10℃温度下加入聚季铵盐-7,-15~-10℃下搅拌1~2小时后升温 至0~15℃,继续搅拌1~2h,最后升温至45~60℃温度下反应4~10小 时,反应结束后反应液中加甲醇,生成沉淀物,取沉淀物溶解于0.1~1 mol/L的盐酸,进行去羰基处理;然后再加甲醇将产物沉淀出来,沉 淀产物加水溶解,再用甲醇沉淀,用水、甲醇交替进行洗涤,烘干, 制得降解的聚季铵盐-7备用;
所述溴水相对于聚季铵盐-7为过量,进一步,优选溴水的体积 用量以聚季铵盐-7的质量计为1~5mL/g,更优选2~3mL/g;所述溴水 为饱和溴水,是商品制剂,一般为溴单质在水中的饱和溶液,质量浓 度为3%~3.1%。
所述氢氧化钠水溶液的体积用量一般以聚季铵盐-7的质量计为 10~30mL/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义乌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义乌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280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苯硫醚生产中的溶剂回收技术
- 下一篇:聚酰亚胺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