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考虑动载荷的汽车起重机吊臂挠度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28561.3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311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安剑奇;甘超;曹卫华;吴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B66C23/7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房德权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考虑 载荷 汽车起重机 吊臂 挠度 计算方法 | ||
1.一种考虑动载荷的汽车起重机吊臂挠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公式Fp=kx(t)+F计算所述吊臂钢丝绳处的动载荷Fp;
根据附加力偶Me计算所述吊臂的第一挠度Y1;
根据所述动载荷Fp分别计算垂直于所述吊臂轴线的分力FH及平行于所述吊臂平面的弯矩Mx;
根据所述垂直于所述吊臂轴线的分力FH及所述平行于所述吊臂平面的弯矩Mx计算所述吊臂的第二挠度Y2;
根据公式Y=Y1+Y2计算所述吊臂的挠度;其中,所述F为吊装物的自重;所述x(t)为位移,所述k为刚度系数;其中,
所述根据附加力偶Me计算所述吊臂的第一挠度Y1,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所述吊臂的第一挠度Y1;所述L为所述吊臂的总长度;所述L1为所述吊臂下端点到所述吊臂重心的长度;所述L2为所述吊臂下端点到油缸支承的长度;所述E为所述吊臂的弹性模量;所述I为所述吊臂的惯性矩;所述PG为所述吊臂的自重载荷;所述θ为所述吊臂仰角;
所述根据所述垂直于所述吊臂轴线的分力FH及所述平行于所述吊臂平面的弯矩Mx计算所述吊臂的第二挠度Y2,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第二挠度Y2;其中,所述x为位移量;所述L3为油缸支承到第一节吊臂和第二节吊臂连接点的长度;所述L4为所述第二节吊臂的长度;所述L5为第三节吊臂的长度;所述Q为变量;
所述所述x0为初位移;所述ωn为无阻尼时的固有频率;所述ξ为阻尼比;所述为初位移对吊装时间t的一阶导数;所述ωd为有阻尼时的固有频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动载荷Fp计算垂直于所述吊臂轴线的分力FH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垂直于所述吊臂轴线的分力FH;其中,所述PG为所述吊臂的自重载荷;所述θ为所述吊臂仰角;所述β为起重机卷扬钢丝与所述吊臂轴线之间的夹角;所述i为吊钩倍率;所述η为滑轮组的效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计算平行于所述吊臂轴线的分力FN;其中,所述PG为所述吊臂的自重载荷;所述θ为所述吊臂仰角;所述β为起重机卷扬钢丝与所述吊臂轴线之间的夹角;所述i为吊钩倍率;所述η为滑轮组的效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动载荷Fp计算平行于所述吊臂平面的弯矩Mx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平行于所述吊臂平面的弯矩Mx;其中,所述S1为上滑轮到所述吊臂中心的距离;所述S2为下滑轮到所述吊臂中心的距离;所述β为起重机卷扬钢丝与所述吊臂轴线之间的夹角;所述i为吊钩倍率;所述η为滑轮组的效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公式计算变量Q值;其中,所述FH为垂直于所述吊臂轴线的分力;所述Mx为平行于所述吊臂平面的弯矩;所述x为位移量;所述E为所述吊臂的弹性模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2856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