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氢除炔制取聚合级乙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31731.3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279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忠东;常晓昕;苟尕莲;韩伟;张峰;车春霞;梁玉龙;钱颖;谢培思;马好文;潘曦竹;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5/09 | 分类号: | C07C5/09;C07C7/167;C07C11/04;B01J23/755;B01J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鲍俊萍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剂 加氢催化剂 聚合级乙烯 加氢 炔制 耐高温无机氧化物 损失率 焙烧 浸渍 贵金属催化剂 催化剂反应 绝热反应器 乙烯精馏塔 操作弹性 氢气气氛 微量乙炔 选择加氢 乙烯损失 乙烯物料 生成量 塔顶 孔容 绿油 脱除 乙烯 还原 | ||
一种加氢除炔制取聚合级乙烯的方法,使用Ti‑Fe‑Ni加氢催化剂,将乙烯精馏塔塔顶的精乙烯物料进入绝热反应器进行选择加氢,以脱除其中的微量乙炔。加氢催化剂为Ti‑Fe‑Ni催化剂,载体为耐高温无机氧化物,以催化剂质量100%计,催化剂含Fe 1~8%;Ti 0.2~1.5%;Ni 0.5~1.8%;催化剂比表面为10~200m2/g;孔容为0.2~0.63ml/g;其中Fe是通过浸渍方式载负于载体上,经焙烧,氢气气氛还原制得,催化剂中,Fe主要以α‑Fe2O3形态存在,并且含有FeNi相。催化剂反应活性温和,操作弹性好,乙烯损失率低,甚至没有乙烯损失,“绿油”生成量远低于贵金属催化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氢除炔制取聚合级乙烯的方法,特别是一种Ti-Fe-Ni催化剂将乙烯物料中所含微量乙炔加氢转化为乙烯的方法。
背景技术
聚合级乙烯生产是石油化工业的龙头,聚合级乙烯及丙烯是下游聚合装置的最基本原料。其中乙炔的选择加氢对乙烯加工业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除了保证加氢反应器的出口乙炔含量达标外,催化剂的选择性优良,可以使乙烯尽可能少的生成乙烷,对提高整个工艺过程的乙烯收率,提高装置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裂解碳二馏分含有摩尔分数为0.5%~2.5%的乙炔,在生产聚乙烯时,乙烯中的少量乙炔会降低聚合催化剂的活性,并使聚合物的物理性能变差,所以必须将乙烯中的乙炔含量降到一定限度,才能作为合成高聚物的单体。因此乙炔分离和转化是乙烯装置流程中重要的过程之一。
乙烯装置中催化选择加氢包括前加氢和后加氢,乙炔前加氢和后加氢是指乙炔加氢反应器相对于脱甲烷塔位置而言,加氢反应器位于脱甲烷塔之前为前加氢,加氢反应器位于脱甲烷塔之后为后加氢。目前的碳二馏分加氢除炔中,愈来愈多的采用碳二前加氢的工艺方法,该工艺方法的特点是加氢反应器在脱甲烷塔之前。前加氢又分为前脱丙烷和前脱乙烷两种工艺。前脱乙烷加氢工艺是加氢反应器位于脱乙烷塔之后,脱甲烷塔之前。前脱丙烷加氢工艺是加氢反应器位于脱丙烷塔之后,脱甲烷塔之前。流程的不同,带来两种加氢物料组成的差异。前脱乙烷加氢物料中含有甲烷、氢气、一氧化碳、碳二馏分(乙炔、乙烯、乙烷);前脱丙烷加氢物料中含有甲烷、氢气、一氧化碳、碳二馏分(乙炔、乙烯、乙烷)、碳三馏分(丙炔、丙二烯、丙烯、丙烷)。
乙烯装置中的物料经过碳二加氢反应器后,然后再经乙烯精馏,物料中仍然含有1~10ppm的乙炔,微量的CO,由于聚合级乙烯产品对原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这些杂质的存在会影响到乙烯聚合催化剂的性能,因此,需要通过选择加氢的方式,在乙烯聚合之前通过精乙烯物料中微量乙炔的选择加氢脱除乙炔,使其含量降低至1ppm以下。
目前乙烯装置中,精乙烯物料中微量乙炔的选择加氢主要采用单段反应器工艺。反应器入口物料组成:乙烯≥99.99%(Φ),乙炔1~10ppm,氢气采用配气的方式,H2/C2H2=2~20。反应压力1.5~2.5MPa,空速2000~10000h-1,入口温度25℃~60℃。
炔烃和二烯烃选择加氢催化剂是通过将贵金属如钯负载在多孔的无机材料载体上得到的(US4762956)。为了增加催化剂的选择性,减少由加氢时低聚反应产生的绿油所导致的催化剂失活,现有技术采用了在催化剂中添加例如第IB族元素为助催化组分的方法:Pd-Au(US4490481)、Pd-Ag(US4404124)、Pd-Cu(US3912789),或者加入碱金属或碱土金属(US5488024)等,所用的载体有氧化铝、二氧化硅(US5856262)、蜂窝荩青石(CN1176291)等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317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色机一边开模一边转盘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前脱丙烷前加氢除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