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铅易切削黄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32820.X | 申请日: | 2015-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4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冯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会德丰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9/04 | 分类号: | C22C9/04;C22C1/02;C22C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331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铅易 切削 黄铜 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合金制造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无铅易切削的黄铜合金及其制 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黄铜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建筑、机械等技术领域,黄铜性能包括可铸性,可加工 性,抗腐蚀性,导电性和热传导性。主要的一个缺点是其可切削性,通过加入铅的黄铜合 金在高温下具有较好的塑性,可进行锻造及铸造,同时还可以获得良好的机械性能。铅黄 铜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五金件、汽车零件、电器接插件、阀门、管接头等。 但这类材料中的铅容易溶解于水中,若用于管道行业,则根据科学测定,铅含量能达到 50ppm以上。铅对人体的血液和神经系统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所以世界各国均很 重视铅造成的污染和引起的危害,已限制和禁止铅黄铜的使用,环保易切削无铅的黄铜的 研究已成为热点。
现阶段无铅黄铜研究主要是以铋、硅、镁、锑以及石墨替代铅。铋本身性脆,其 熔点比铅低,表面张力亦比铅小,铋以薄膜状在晶界偏聚,严重影响了铋黄铜的力学性能, 需要通过添加多种微量元素去改变铋的偏析行为,但由于铋资源有限,使得其价格昂贵, 故铋黄铜难以被推广应用。硅可改善铜合金的热加工性能,尤其是低温下的热加工性能。 但硅黄铜的切削性能只有铅黄铜性能的70%-80%,并且铜含量较高,其价格也比一般黄 铜高出很多。用镁代替铅黄铜的棒材,其切削性能可以达到铅黄铜性能的78.5%,并与铜 形成低熔点二元共晶相Cu-Mg和Zn-Mg,弥散分布于基体中,提高合金切削性能。 但镁黄铜在熔炼过程中容易发生氧化、吸气等,使得其镁铅黄铜的熔炼工艺极为复杂。石 墨具有很好的润滑效果,且石墨质软,容易断裂,切屑尺寸小,还可减少与刀头的磨损。 在黄铜中加入石墨并与其他可以提高强度的合金元素配合使用,会使黄铜合金在具有良好 切削性能的同时,也具有比较优良的力学性能。但由于石墨的强度低、密度小、容易上浮, 很难采用普通熔铸方法使其熔入黄铜基体中,需要采用离心、搅拌等先进的铸造技术,这 使得生产工艺复杂,导致生产成本大幅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铅易切削黄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 技术铸造无铅黄铜合金的不足,通过碲钪黄铜合金材料以达到降低铅含量的使用量,符合 环保的要求,同时其具备优良的铸造性能和切削性能。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铅易切削黄铜合金的组分按 质量分数计为:55.4%~69.4%的铜、0.6%~3.2%的碲、0.5%~1.8%的钪、0.2%~0.5%的磷、 0.08%~0.4%的镁、0.05%~0.3%的稀土铈、0.08%~0.16%的硒、0.04%~0.32%的锡、 0.2%~0.35%的钴、0.22%~0.38%的碳、0%~3%的锰、0.2%~0.4%的铁,余量为锌和不可避 免的杂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锰含量为0.5%~1.2%。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铁含量为0.2%~0.4%。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碳元素含量在0.24%~0.30%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一种无铅易切削黄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S100熔炼制备合金混合液,熔化铜,熔炼温度1000℃~1200℃,依次分批加入相 应质量份的锌、硒、钴、碲、镁、磷、钪、锰以及铁,搅拌;
S200调整温度至980~1080℃后添加精炼剂并进行搅拌,炉前取样分析,确认化 学成分;
S300添加相应质量份的稀土铈、碳、锡,充分搅拌后取样分析,成分调整;以及
S400静置,捞渣,保温1000~1100℃,电压220V,静置30~60min,升温至 1200~1250℃,出炉浇注成合金棒材或合金锭。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步骤S100包括步骤:
S110预热工频感应炉,选用电解铜,向工频感应炉中加料,逐步加热工频感应炉, 升温进行熔炼,熔化铜,熔炼温度1000℃~1200℃;
S120将锌加入所述工频感应炉,充分搅拌使得合金熔炼混合均匀,将硒、钴、碲 投入炉内,搅拌30~40min;以及
S130将镁和磷投入炉内,投料后搅拌20~30min,接着将钪、锰和铁投入炉内, 投料后搅拌20~3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会德丰铜业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会德丰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328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