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免洗红枣的防虫保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34610.4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08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焦中高;刘杰超;张春岭;陈大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B7/02 | 分类号: | A23B7/02;A23B7/04;A23B7/045;A23B7/148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崔自京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枣 防虫 保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免洗红枣的防虫保鲜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冻融处理的方法杀灭红枣原料中潜在的虫卵和幼虫,然后在包装时采用气调包装的方式进行保鲜处理,二者相结合达到纯物理方法对免洗红枣进行防虫保鲜的目的。本发明工艺简单、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剂,可有效防止免洗红枣在贮藏销售过程中发生生虫、霉变、果肉褐变、营养损失和色泽劣变等问题,尤其适用于具有一定水分含量的半干制免洗红枣的保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枣保鲜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免洗红枣的防虫保鲜方法。
背景技术
红枣是我国传统的滋补佳品,其补血补气、美容养颜等功效深受追捧,因此一直是我国传统养生膳食的重要配料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食用红枣是较好的选择之一,但由于传统的红枣未经清洗消毒,食用不方便,因此使免洗红枣市场得到较快发展。目前我国红枣年加工量的80%以上为免洗红枣,其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近几年一直以每年10%以上的比例递增。为了保持较好的口感,免洗红枣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分(一般在20~25%),导致其在贮藏销售过程中极易发生生虫、霉变、果肉褐变、营养损失和色泽劣变等,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对免洗红枣进行防虫保鲜处理。目前在免洗红枣加工中普遍采用化学保鲜剂保鲜,甚至为了防止发生虫蛀还要采取化学药剂熏蒸的方法杀灭红枣原料中潜在的虫卵和幼虫,给产品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也与当前食品安全发展趋势和消费者要求不相符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安全、无污染的免洗红枣防虫保鲜方法。
为达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在免洗红枣加工过程中,首先采用冻融处理的方法杀灭红枣原料中潜在的虫卵和幼虫,然后在包装时采用气调包装的方式进行保鲜处理,二者相结合达到纯物理方法防虫保鲜的目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筛选无霉变、无虫蛀的含水量约为25~30%半干制红枣,分级后装入纸箱或塑料筐,置于-22~-25℃低温冷冻库中冷冻72~96小时,然后取出,在20~25℃条件下解冻48~96小时。
2)按现有工艺,对步骤1)所得到的红枣进行清洗、干燥、精选等。
3)将步骤2)精选好的红枣装入薄膜袋中,置于充氮真空包装机中,调节抽真空时间、充氮时间等,使装有免洗红枣的薄膜袋中的氮气含量为90~98%,热封后得到气调包装免洗红枣,进行贮存或销售。
步骤1)中冻融处理需反复进行冷冻-解冻2~4次,以彻底杀灭虫卵。
步骤2)中干燥采用的热风温度为45~65℃,干燥后红枣水分含量为20~25%。
利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对红枣进行防虫保鲜处理,制备得到的免洗红枣在销售期内无生虫、霉变现象发生,果肉褐变程度和总多酚、总黄酮含量下降的速度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和化学保鲜剂处理,达到了防虫保鲜的目的。本发明工艺简单,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剂,采用纯物理方法实现了免洗红枣的绿色无污染保鲜,避免了使用化学保鲜剂和药剂熏蒸杀虫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提高了免洗红枣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免洗红枣的防虫保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筛选无霉变、无虫蛀的含水量约为25~30%半干制红枣,分级后装入纸箱或塑料筐,置于-22~-25℃低温冷冻库中冷冻96小时,然后取出,在20~25℃条件下解冻72小时。重复上述过程2次。
2)解冻后的红枣用清水清洗,除去表面灰尘等,然后置于烘房内在50±5℃条件下热风干燥,至水分含量降至25%以下时取出,自然降温,精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346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