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车龙头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04550.0 | 申请日: | 2015-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13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海市美尼特电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1/12 | 分类号: | B62K2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车 龙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龙头,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电动车龙头。
背景技术
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电动车等车辆的转向、平衡机构俗称龙头,以龙头立杆为中心,左右两臂的长度长短,就决定了转向力矩的大小,所以龙头宽度一般比较大。现实生活中,人的手臂是长短不一的,现有的龙头都是一体设置的,不能改变两端的把手的角度和位置了,这样不同的驾驶者在开车的时候就不能很好地适应把手,现在市场也出现了一种电动车龙头,包括两端的把手和中间的连杆,两个把手是分别铰接在连杆的两端,这样的设置在车辆停车的时候可以将把手折叠起来,减少占用空间,在一定程度也能改变把手的位置和角度,传统的把手虽然可以转动,但是在实际用的时候容易出现松动,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传统的电动车龙头结构强度小如果损坏了的话就需要整体更换了,更换成本高;传统的电动车龙头只能在一个平面上调整把手的位置和角度,调整的力度不大,不能实现既可以上下调整又可以左右调整的效果,从而不能很好地让不同的驾驶者去适应。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龙头,该电动车龙头不易出现把手转动,提高安全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车龙头,包括中间的连杆、设置在连杆两端的把手和安装连杆的安装座,两个把手分别通过转动机构与连杆的两端连接,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有与连杆相适配的通孔和与通孔相通的松紧缺口,连杆插设在通孔内,连接块上设有与松紧缺口相通的螺纹孔,连接块通过螺栓与连杆固定,螺栓穿过松紧缺口,所述连杆的外端面上设有与连接块抵触的压片,所述压片通过螺钉与连杆固定,连接块远离压片的一端抵触在安装座上。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连接块为两块,所述连接块上均设有与通孔相适配的连接柱,连接柱穿设在通孔内并通过螺栓与连接块固定,螺栓穿过松紧缺口,与连杆连接的另外一个连接块上设有转臂,所述转臂的一端侧壁上设有通孔、与通孔相通的松紧缺口和与松紧缺口相通的螺纹孔,所述转臂通过螺栓与连接柱相固定,螺栓穿过松紧缺口。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转臂的另一端侧壁上也设有通孔、与通孔相通的松紧缺口和与松紧缺口相通的螺纹孔,把手插设在通孔内并通过螺栓与转臂固定,螺栓穿过松紧缺口。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安装座包括与车架连接的下安装座和与连杆固定连接的上安装座,所述上安装座和下安装座通过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转臂包括与把手连接的第一连接段和与连接块连接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构成的夹角a为120度,所述第一连接段的长度为第二连接段的三分之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连杆的外端设置压片,压片通过螺钉与连杆固定,而压片又是抵触在连接块上的,连接块远离压片的一端抵触在安装座上,这样连接块不仅与连杆有一个摩擦力,连接块又与安装座增加了一个摩擦力,这样在实际驾驶的时候,连接块不易发生转动,提高了龙头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车龙头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除去压片的立体图;
图3为转臂的立体图;
图4为图2中A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连杆;2、把手;3、安装座;31、上安装座;32、下安装座;4、转动机构;41、连接块;42、转臂;421、第一连接;422、第二连接段;5、螺栓;6、通孔;7、松紧缺口;8、连接柱;9、压片;10、螺钉;11、螺钉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电动车龙头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电动车龙头,包括中间的连杆1、设置在连杆1两端的把手2和安装连杆1的安装座3,两个把手2分别通过转动机构4与连杆1的两端连接,所述转动机构4包括连接块41,所述连接块41上设有与连杆1相适配的通孔6和与通孔6相通的松紧缺口7,连杆1插设在通孔6内,连接块41上设有与松紧缺口7相通的螺纹孔,连接块41通过螺栓5与连杆1固定,螺栓5穿过松紧缺口7,所述连杆1的外端面上设有与连接块41抵触的压片9,所述压片9通过螺钉10与连杆1固定,连杆1外端设有螺钉孔11,连接块41远离压片9的一端抵触在安装座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海市美尼特电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临海市美尼特电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045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电动车供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代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