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单通道激电接收机的多电道控制转换单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26640.X | 申请日: | 2015-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310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李阳;刘新业;胡耀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资源地质勘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3/00 | 分类号: | G01V3/00;G01V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 代理人: | 刘月娥 |
地址: | 10016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通道 接收机 多电道 控制 转换 单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球物理找矿技术领域,特别是提供了一种用于单通道激电接收机的多电道控制转换单元装置,用于辅助单通道激电接收机高效率采集数据,借助该装置,可以将单通道激电接收机变成近似多通道激电接收机,大幅度提高数据采集效率,特别是在激电测深方法中,尤为显著。
背景技术
激发极化法(IP)是地球物理学中一个相对较新的方法,主要应用于有色金属勘探方面,在地下水调查中也有一定的应用。虽然地球物理勘探伟大的先驱,施伦贝谢兄弟在大约60年前对自然电位的研究中就已经认识到了激发极化现象,随后1948~1953年进行了更多的开拓性工作,但知道20世纪50年代中期,激发极化法才作为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被广泛应用。现在在国内的勘查领域,激发极化法已经成为切实有效的最普及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在广泛使用。
激电法仪器的发展不仅受到电法勘探理论的影响,还受到微电子技术发展的制约。电法仪器在我国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60年代时期,国内的激电仪器主要是仿制苏联的电阻率仪改装而成。到了70年代,激电法有了理论上的较大突破,与此同时,伴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激电法仪器广泛采用了显像管和场效应管。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微控制器芯片与A/D、D/A技术的发展,具有自动化功能的激电仪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从90年代以后,微型计算机的性价比得到提高,被广泛应用,激电资料处理软件与微型计算机激电仪相结合使激电法的工作效率极大的提高,随着方法理论的创新,野外数据采集也由单点向多通道,阵列式,分布式等方向发展。从国内外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激电仪器正朝着多通道、多分量、高精度、大功率、多参数、GPS一体化、数据处理、图形绘制自动化、资料解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如今多通道的激电仪器占据了主流市场,其野外作业效率高的特点,被广大地勘单位所接受。不过,主流的国内外仪器动辄几十万,上百万,设备成本大幅增加。同时,以往的单通道设备,大多放进了库房,不在使用。
其实,通过仪器设备原理分析,多通道的设备确实较单通道设备有着明显的优势,不过,单通道的设备通过简单的增加外接辅助设备,同样能达到相似的效果。单通道的接收机造价低廉,地勘单位普遍都有这种设备,充分利用原有设备,来实现多通道设备的效果,既避免不必要的新设备支出,又符合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单通道激电接收机的多电道控制转换单元装置,解决了单通道激电设备采集效率低,提高地勘单位原有激电设备的使用率,尤其满足在激电测深装置使用单通道激电设备采集数据的可行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资源地质勘查有限公司,未经中铁资源地质勘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266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稀土ReCrO3磁性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霜化页岩砖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