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及其制动管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42393.2 | 申请日: | 2015-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04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储军;董良;张岩;应卓凡;胡磊;吴桂宝;窦翠晓;高波;刘万喜;朱砂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3/00 | 分类号: | F16L33/00;B60T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姜溯洲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及其 制动 管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及其制动管接头。
背景技术
汽车上为制动液提供流通的管路主要有制动硬管和制动软管两种,相对于车身位置静止的管路通常使用制动硬管,相对于车身位置运动的管路通常使用制动软管。制动硬管和制动软管之间使用“公”、“母”接头配合,并用螺纹固定压紧,通过制动硬管端头受压变形和制动软管接头充分贴合,保证制动液不泄露,满足整车行驶安全要求。
现有的制动管接头如图1所示,包括连接于制动硬管的硬管接头101、连接于制动软管的软管接头103,以及连通硬管接头101与软管接头103的连通接头102,连通接头102一端插装于硬管接头101,另一端呈喇叭口结构,软管接头103设有与喇叭口结构相适配的锥形结构,锥形结构插装于喇叭口结构,使软管接头103与硬管接头101导通,并通过软管接头103的螺纹孔与硬管接头101的螺纹旋合,使锥形结构与喇叭口结构相互压紧。
现有的连通接头102为喇叭口结构,在硬管接头101与软管接头103锁紧时,造成喇叭口结构受到硬管接头101及锥形结构的挤压,而外壁又为连通接头102的薄弱处,经多次拆装和挤压,外壁极易变形,造成喇叭口结构与锥形结构接触的内壁变形,喇叭口结构与锥形结构不能完全贴合,连接不够严密,导致整个制动管路的密封性变差,最终造成制动液泄漏,影响制动性能;同时,喇叭口结构的加工需要先翻边后扩孔冲压的工序才能够成型,成型工艺繁琐,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及其制动管接头,通过设置止动管,软管接头与硬管接头锁紧时,止动管起到缓冲作用,从而避免连接管的连接面发生变形,保证管路结合面的贴合度,提高制动管连接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的制动管接头,包括硬管接头、软管接头,和连通所述硬管接头与所述软管接头的连通接头;所述连通接头包括插装于所述硬管接头内的直管、插装于所述软管接头的连接管和连通所述直管与所述连接管的止动管,所述止动管的管壁分别与所述直管的管壁和所述连接管的管壁呈一夹角;所述硬管接头卡接于所述止动管的外壁,并通过其外壁的螺纹与所述软管接头锁紧。
优选地,所述直管与所述止动管同轴,所述止动管呈第一锥形管结构,所述止动管连通所述直管的一端外径大于所述硬管接头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硬管接头沿其轴线转动插装于所述直管的外壁。
优选地,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止动管同轴,所述连接管呈第二锥型管结构,所述止动管的外壁与所述连接管的外壁呈一夹角。
优选地,所述第一锥形管结构的第一大端与所述第二锥形管结构的第二大端相对贴合且连通。
优选地,所述软管接头设有与所述连接管外壁相适配的锥形孔,所述第二锥形管结构插装于所述锥形孔。
优选地,所述止动管与所述连接管和/或所述止动管与所述直管圆弧过渡。
优选地,所述连通接头等壁厚。
优选地,所述连通接头为一体成型结构。
一种汽车,包括如前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管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在直管与连接管之间增加止动管,软管接头与硬管接头锁紧时,通过止动管的缓冲,硬管接头不会直接挤压连接管,从而避免连接管的连接面发生变形,保证软管接头与连通接头连接的气密性,防止制动液泄漏,最终提高制动管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制动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制动管接头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在图1中:
101、硬管接头,102、连通接头,103、软管接头;
在图2中:
201、硬管接头,202、连通接头,203、软管接头,204、直管,205、止动管,206、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423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热油旋转接头
- 下一篇:出料管道与泵送料斗对接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