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用多重身份验证的受控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42997.7 | 申请日: | 2015-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1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兴文;孙倩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科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01111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多重 身份验证 受控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互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周边设备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是各种智能化设备在与人进行交互时,都有自己各自完全独立或者相对独立的操作系统。适应越来越多的智能化设备的操作系统,对使用者来讲,工作量越来越大,负担越来越重。有必要提供一种简化人与智能化设备之间交互方式的智能化交互系统。
有必要提供一种简化人与智能化设备之间交互方式的智能化交互设备。其中涉及加密的安全性,和解锁的便捷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交互系统,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采用多重身份验证的受控终端,包括无线信号通信模块,无线信号通信模块连接有信号处理电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信号通信模块设有天线,所述天线为定向天线;所述定向天线的信号角度在80度~200度之间;所述采用多重身份验证的受控终端还设有一身份验证装置,所述身份验证装置连接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系统。
所述无线信号通信模块设有至少两个定向天线,至少两个所述定向天线的有效信号区域在空间内存在叠合区域。
具体如下:
采用多重身份验证的受控终端的所述无线信号通信模块设有天线,所述天线为定向天线。以便于便携式智能设备扫描。所述定向天线的信号角度在80度~200度之间。以便于划分识别区域。
所述无线信号通信模块设有至少两个定向天线,至少两个所述定向天线的有效信号区域在空间内存在叠合区域。
通过上述设计,可以更加有效、准确的在空间内划分出有效的功能区域,进而允许智能交互系统,根据便携式智能设备所在的不同功能区域,调用不同的工作模式模块或者控制指令,实现所述功能执行机构或智能控制软件系统的工作状态转换或发出不同指令。
所述采用多重身份验证的受控终端设有至少三个定向天线,至少三个所述定向天线的有效信号区域在空间内存在叠合区域。
且,在所述房间以外的最远叠合区域,距离所述房间的墙壁内侧小于10米。最好小于1米。
采用多重身份验证的受控终端中还设有电池系统,所述电池系统,可以是干电池系统、蓄电池系统、太阳能电池系统或者无线充电系统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采用多重身份验证的受控终端还设有一身份验证装置,所述身份验证装置连接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系统,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身份验证数据;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系统通过所述身份验证装置获取身份验证信息;
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系统将获取的身份验证信息与存储器中存储有身份验证数据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视为验证通过。验证通过后允许对功能执行机构进行操作。
所述身份验证装置可以是密码输入装置、指纹识别装置、虹膜识别装置、声音识别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设计,需要进行便携式智能设备特征信息验证和身份验证信息验证。增强了保密性。同时也因为有两种验证,所以至少其中一种验证允许简化。增加加密的安全性,和解锁的便捷性。
比如现有的声音验证、指纹验证、密码验证都已经很难保证安全。为了进一步保证安全,往往需要将验证复杂化,比如增加声音长度、提高指纹扫描精度、增加密码长度等,而这些设置实施时,不利于良好的客户体验。本实用新型则解决了这一问题。
一指纹识别装置的指纹扫描机构设置在门上,所述门上的门锁采用电动门锁,所述电动门锁的控制端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方式连接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系统,进而将电动门锁作为所述功能执行机构。实现对电动门锁的控制。
所述门,可以是房门、车门、保险柜门、衣柜门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指纹识别装置优选设置在门把手上。以便在拉动门把手时,即可完成指纹扫描。
所述采用多重身份验证的受控终端连接有麦克风,所述麦克风连接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系统。以便于进行声控,或者与采用多重身份验证的受控终端进行对话。或者通过采用多重身份验证的受控终端,经过互联网与其他人进行语音通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路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部分软件流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部分软件流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模式模块切换示意图;
图6为天线叠合区域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科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科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429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