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桥隧结合部位防护危岩落石的洞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43629.4 | 申请日: | 2015-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72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军;姜波;周跃峰;朱勇;林本涛;喻渝;王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张澎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结合部位 防护 危岩落石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桥隧结合部位防护危岩落石的洞棚结构。
背景技术
在深谷沟壑和崇山峻岭地区修建铁路、公路等交通道路时需要修建众多的隧道和桥梁,因此隧道和桥梁就成为交通道路中克服深谷沟壑与崇山峻岭的重要交通建筑结构。当隧道穿越山体时,其洞口往往要设置在山体的坡面上。沟壑地段则通常采用桥梁方式跨越,并与山体坡面的隧道相连。由于受到风化剥蚀等的作用,山体坡面的岩体通常会发生随机的坍塌或滑落而形成危岩落石。尤其是在穿山隧道洞口处,山体坡面滚落的落石会危及到行进中的车辆和人员安全。为避免坡面危岩落石对隧道洞口运行车辆和人员造成的伤害,通常要采取工程防护措施。常用的防治隧道洞口坡面危岩落石的工程措施有清除坡面危岩体、加固坡面的危岩体、在坡面设置被动防护网或拦截支挡结构,上述措施施做起来比较困难,而且防护效果的也难以保证。因此,对于铁路和公路隧道而言,除了在隧道洞口坡面上设置主动防护措施、被动拦截网和挡护结构而外,通常还采用设明洞的方式来防护洞口落石。当隧道洞口设置在深谷沟壑一侧高陡的坡面上时,而道路中跨越沟壑的桥梁则采用高耸桥墩的方式加以支撑,并与隧道洞口相互衔接,在隧道洞口就形成桥隧相连结构。当隧道洞口坡面存在有危岩落石时,与隧道连接的桥梁也极易成为坡面落石冲击破坏的对象。为此在隧道洞口处通常采用接长明洞的方式来防护危岩落石。由于受到隧道洞口地形和地质条件的限制,隧道洞口处往往坡面陡峻,无法接长明洞。如果将明洞设置在桥梁的承台、梁体或桥墩上时,车辆运行的振动会传递到明洞上,致使明洞的受力状况复杂,其设计、施工以及维修和加固的难度也很大,直接影响到明洞乃至整个桥隧结合部位的安全与耐久性。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新型结构来防护隧道洞口处桥隧结合部位的危岩落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护交通道路中桥梁与隧道结合部位危岩落石冲击的洞棚结构,该结构具有防护效果好、结构紧凑、便于施工、造型美观、工程造价相对较低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桥隧结合部位防护危岩落石的洞棚结构,设置在桥隧结合部位防护隧道洞口处危岩落石,其特征在于,具有延伸至隧道内的衬砌(1)段和设置在隧道外的洞棚(3)段,衬砌(1)段通过防护端墙(2)与洞棚(3)相连;衬砌(1)的一端延伸至隧道内,其另外一端与设置在隧道洞口端面的防护端墙(2)的内侧面(201)结合成一体,防护端墙(2)的上顶面置于隧道洞口最高点的上方;防护端墙(2)的外侧面(202)设置有洞棚(3),洞棚的两侧置于纵梁(301)上,纵梁(301)的底面支承在立柱(302)上;洞棚(3)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区域内纵向设置有桥梁(4),桥梁(4)的底面支承在承台(5)上,承台(5)的底面由桥墩(6)支承。
所述纵梁和立柱设置在承台两侧端部的外面,与承台脱离。所述纵梁和立柱沿隧道中心轴线左右对称设置。
所述衬砌、端墙、纵梁、立柱、桥梁、承台、桥墩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制成,所述的洞棚可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或者用钢板、合金、玻璃钢、钢拱肋与钢丝网或柔性防护网等材料组合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满足多种不同地形和地貌条件下,该用于桥隧结合部位防护危岩落石的洞棚结构,可以将支撑洞棚的立柱和支撑桥梁的承台及其桥墩分开设置,洞棚与桥梁及其承台和桥墩之间没有联系和接触,因此机动车辆或列车运行时对桥梁引起的振动不会传递到洞棚结构上,洞棚和桥隧结合部位的受力状态简单明了,其设计与施工的难度小,其在运行期间维护和加固的难度与工作强度也小,可延长其使用寿命。此外,由于洞棚和桥梁及其基础部位脱开,两者即可同时施工,也可分开实施,互不影响,因而现场实施和组织比较灵活,进而可简化施工工艺和加快施工进度,而且还能有效降低施工期间的安全风险和施工作业的劳动强度,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桥隧结合部位防护危岩落石的洞棚结构,施工便利、结构紧凑、造型美观和造价相对较低,使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桥隧结合部位防护危岩落石的洞棚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面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桥隧结合部位防护危岩落石的洞棚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衬砌1、防护端墙2、内侧面201、外侧面202、洞棚3、纵梁301、立柱302、桥梁4、承台5、桥墩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436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以对浅埋隧道地表进行加固的导管柱结构
- 下一篇:清底式滚筒采煤机截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