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手刹旋转衬套限位结构及汽车手刹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65474.4 | 申请日: | 2015-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57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栋;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7/10 | 分类号: | B60T7/10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谭果林;朱业刚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旋转 衬套 限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驻车操控机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手刹旋转衬套限位结构及汽车手刹。
背景技术
机械驻车操控机构(以下简称手刹)广泛应用于汽车当中,相比电子驻车机构,手刹具有可靠稳定、价格便宜等特点。手刹是通过转换机构将手拉力转换为拉索力,并由拉索拉动卡钳驻车。
如图1所示,现有的转换机构主要由旋转衬套1a、限位卡片2a、旋转轴管3a、底座板4a、操纵手柄5a及导板6a组成。旋转轴管3a与底座板4a之间装配旋转衬套3a,以保证旋转轴管3a的旋转稳定和消除钣金间磨损及异响。另外,旋转衬套1a的外侧装配限位卡片2a,以避免旋转衬套1a工作时沿旋转轴管3a的轴向运动和掉落。限位卡片2a的应用解决了旋转衬套1a工作中轴向掉落的问题,但是却增加装配工序及零件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手刹采用限位卡片进行旋转衬套的轴向限位,导致手刹装配工序及零件成本增加的缺陷,提供一种汽车手刹旋转衬套限位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汽车手刹旋转衬套限位结构,包括底座板及旋转衬套,所述旋转衬套包括中部设置有通孔的环形主体、第一轴向止挡部及第二轴向止挡部,所述第一轴向止挡部及第二轴向止挡部设置在所述环形主体的外周上,所述底座板设置有与所述旋转衬套的外径相匹配且一侧开有缺口的安装孔,所述旋转衬套压装在所述安装孔中,所述安装孔的缺口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连接端及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及第二连接端被限制在所述第一轴止挡部及第二轴向止挡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向止挡部包括第一弹性卡爪及第二弹性卡爪,所述第二轴向止挡部包括凸缘,所述第一弹性卡爪及第二弹性卡爪分别压紧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及第二连接端的一侧表面,所述凸缘压紧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及第二连接端的另一侧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衬套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环形主体的外周上且连接在所述第一轴向止挡部与所述第二轴向止挡部之间的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形成为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端抵接,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端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手刹旋转衬套限位结构,旋转衬套上设计有第一轴向止挡部及第二轴向止挡部,底座板设置有与旋转衬套的外径相匹配且一侧开有缺口的安装孔,旋转衬套压装在安装孔中,安装孔的缺口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连接端及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及第二连接端被限制在第一轴止挡部及第二轴向止挡部之间,这样,旋转衬套的轴向运动被底座板所限制,相对于现有技术,不需要再另外设置限位卡片,降低了装配工序及零件成本,并且,避免了限位卡片所带来的装配误差。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手刹,包括旋转轴管及上述的汽车手刹旋转衬套限位结构,所述汽车手刹旋转衬套限位结构的旋转衬套套设在所述旋转轴管上。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一种汽车手刹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手刹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手刹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手刹旋转衬套限位结构其旋转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底座板;10、安装孔;101、缺口;11、第一连接端;12、第二连接端;2、旋转衬套;20、通孔;21、环形主体;22、第一弹性卡爪;23、第二弹性卡爪;24、连接部;241、第一端部;242、第二端部;25、凸缘;3、旋转轴管;4、操作手柄;5、导板;6、拉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654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