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两轮平衡车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82233.0 | 申请日: | 2015-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400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邓涛;林椿松;李亚南;徐彬;李小静;张智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衡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两轮平衡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平衡车有成为体感车、思维车等,平衡车作为现代新兴的一种代步工具,广受年轻人的青睐,现有的平衡车一般分为独轮平衡车和两轮平衡车,在两轮平衡车中,有电机驱动车辆行进,并通过陀螺仪以及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从而控制车辆的平衡、前进与制动,但是现有的两轮平衡车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平衡车的控制方式单一,并不能够准确检测驾驶者意图,安全性不高,比如说:在驾驶过程中,虽然驾驶者身体有一定程度的倾斜,但是驾驶者并不想加速或者转弯,如在驾驶过程中驾驶者想调整一下自己的站姿,那么此时平衡车检测到驾驶者姿态变换将作出反应,进入到加速状态或者转向,从而存在安全隐患,甚至引起严重的安全事故。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型的两轮平衡车控制系统,能够根据驾驶者的姿态准确地判断驾驶者的驾驶意图,从而避免平衡车做出错误的动作状态,进而保证驾驶者的行车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轮平衡车控制系统,能够根据驾驶者的姿态准确地判断驾驶者的驾驶意图,从而避免平衡车做出错误的动作状态,进而保证驾驶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两轮平衡车控制系统,包括设置于平衡车的行车安全。车体的第一检测单元、设置于驾驶者的第二检测单元、设置于平衡车车体控制单元以及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的执行单元;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包括第一陀螺仪、设置于平衡车踏板处的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车速的速度传感器,所述第一陀螺仪、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以及速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包括第二陀螺仪、与所述第二陀螺仪输出端连接的检测处理电路以及与所述检测处理电路连接的第二中央处理电路,所述第二中央处理电路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控制单元连接并进行数据交互;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输入端与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的前置处理电路、与所述前置处理电路连接的比较器以及与所述比较器连接的第一中央处理电路,所述第一中央处理电路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第二中央处理电路连接并进行数据交互。
进一步,所述检测处理电路包括与第二陀螺仪输出端连接的第二放大电路、与第二放大电路输出端连接的第二滤波电路、与第二滤波电路输出端连接的第二模数转换电路以及与第二模数转换电路输出端连接的比较电路,所述比较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中央处理电路连接。
进一步,所述前置处理电路包括第一放大电路、与第一放大电路输出端连接的第一滤波电路以及与第一滤波电路输出端连接的第一模数转换电路,所述第一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一陀螺仪、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以及速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为蓝牙传输模块。
进一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还包括用于行车前方障碍物与车体距离的距离探测器,所述距离探测器的输出端与前置处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中央处理电路和第二中央处理电路均为单片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两轮平衡车,通过各检测单元综合检测驾驶者姿态变化,并根据监测结果准确判断驾驶者的驾驶意图,控制系统向执行单元输出准确地控制命令,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在行车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驾驶者的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两轮平衡车控制系统,包括设置于平衡车车体的第一检测单元、设置于驾驶者的第二检测单元、设置于平衡车车体控制单元以及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的执行单元;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包括第一陀螺仪、设置于平衡车踏板处的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车速的速度传感器,所述第一陀螺仪、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以及速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且压力传感器为两个,分别对应于人踩踏处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822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