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蓄电池检测保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98984.1 | 申请日: | 2015-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418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邓涛;罗卫兴;韩海硕;徐彬;马传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H7/18 | 分类号: | H02H7/18;H02J7/00;G01R3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蓄电池 检测 保护 系统 | ||
1.一种汽车蓄电池检测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检测蓄电池状态的检测单元、与所述检测单元输出端连接的处理单元、与所述处理单元输出端连接的执行保护单元以及设置于驾驶室内并与处理单元输出端连接的显示单元;
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用于检测蓄电池的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
所述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前置处理电路、第二前置处理电路、电池管理芯片、中央处理电路以及计时电路,所述第一前置处理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前置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池管理芯片连接,所述第二前置处理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前置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中央处理电路连接,所述电池管理芯片通过逻辑隔离电路与中央处理电路连接,所述电池管理芯片还通过总线与中央处理电路连接,所述计时电路分别与中央处理电路和电池管理芯片连接,所述中央处理电路和电池管理芯片均与显示单元连接;
所述执行保护单元包括切换开关和多个通断开关,所述切换开关的电源输入端分别与蓄电池和发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切换开关的输出端与汽车的各用电设备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通断开关分别设置于各车载用电设备的电源输入端和发电机向蓄电池的供电通路中,所述切换开关和通断开关的命令输入端与中央处理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蓄电池检测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置处理电路包括第一放大电路、与第一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滤波电路以及与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模数转换电路,所述第一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模数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池管理芯片的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汽车蓄电池检测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前置处理电路包括第二放大电路、与第二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二滤波电路以及与第二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二模数转换电路,所述第二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压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模数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汽车蓄电池检测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用于检测发动机转速的转速传感器,所述转速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蓄电池检测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隔离电路包括三极管Q1、光电耦合器Q2、比较器U1、电阻R1以及电阻R2;
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池管理芯片的命令端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接电源,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光电耦合器Q2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光电耦合器Q2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Q2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接电源,所述光电耦合器Q2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比较器U1的同相端连接于光电耦合器Q2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电阻R2的公共连接点,所述比较器U1的反相端接地,所述比较器U1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电路的命令输入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汽车蓄电池检测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所述中央处理电路连接的报警器,所述报警器设置于车辆的轿厢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汽车蓄电池检测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所述中央处理电路连接的无线接收模块,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为蓝牙接收模块、红外接收模块、移动通信接收模块或者以太网模块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898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