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用楼面临时支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10589.0 | 申请日: | 2015-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758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时秀利;包琴琴;郑跃建;李建生;孟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48 | 分类号: | E04G11/48;E04G17/04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樊南星 |
地址: | 322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楼面 临时 支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用楼面临时支撑装置的结构设计和应用技术方案,特别提供了一种建筑用楼面临时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业化施工过程中,常常需要在上下两层楼板之间设置临时支撑结构,以便进行后续相关的吊挂钢梁及屋盖桁架分段吊装等施工操作,尤其是在吊装分段位置处必须设置临时支撑架,以便钢梁的高空就位和焊接。现有技术中往往临时使用不够规范的支承结构,其施工随意性大,结构复杂,技术效果不能保证,施工安全性不好,施工难度较大。
人们迫切希望获得一种技术效果良好的建筑用楼面临时支撑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技术效果良好的建筑用楼面临时支撑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用楼面临时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其构成如下:支撑结构1、预埋板2、辅助固定结构3;其中:支撑结构1固定布置在与相邻的上下两层楼板固定为一体的预埋板2之间,且支撑结构1与预埋板2相接触处还设置有辅助固定结构3;
支撑结构1有两种,间隔布置在相邻的三层楼板的每两层之间;所述两种支撑结构1分别满足下述要求:
其一,所述支撑结构1为外径351mm,壁厚14mm的钢管柱11,辅助固定结构3具体为能够固定在预埋板2上的板型结构件31,其布置在钢管柱11的端部与预埋板2之间的间隔缝隙处,且钢管柱11和板型结构件31之间通过同时固定布置在板型结构件31上和钢管柱11外壁上的加强筋32连接为一体;
其二,支撑结构1具体是使用三角桁架的支撑用钢结构构件即支撑架12;辅助固定结构3具体为下述两种结构的组合:①固定在预埋板2上的H型钢底座33;②固定在H型钢底座33和支撑架12之间的斜撑34;其中同一个支撑架12上的斜撑34至少有两个且分别在支撑架12的两侧对称布置。
所述建筑用楼面临时支撑系统中,板型结构件31与支撑结构1还可以进一步固定为一体化结构,其布置在钢管柱11或支撑架12的端部且与其构成一体化结构。
所述建筑用楼面临时支撑系统中,板型结构件31和预埋板2之间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支撑用缝隙的楔形垫块36。
所述建筑用楼面临时支撑系统中,支撑架12和预埋板2之间还连接设置有板状支撑脚35,其固定在支撑架12的上端部,且其上侧面与预埋板2的下侧面构成平面接触。
在设置临时支撑架时,应根据屋盖钢桁架、吊挂层钢梁的垂直位置关系,尽量一撑两用,即可支撑顶部屋盖钢桁架,又能支撑下部吊挂层的钢梁,降低临时支撑架的成本投入和场地占用。如某大剧院的现场吊挂层区域共设置87个临时支撑架,其中64个为吊挂层钢梁及屋盖桁架共用架体该支撑架在顶部支撑屋盖钢桁架,在16m、21m处支撑吊挂层钢梁一撑多用,23个吊挂层独立支撑架体。临时支撑架所承受荷载包括有上部屋盖桁架传来的竖向集中力最大竖向反力为923.3KN、支撑架自重软件自行考虑;支撑架高度30.0m,同时支撑架上部做施工操作平台,考虑施工活荷载2KN/m2。
如果临时支撑架高度较大,则需考虑施工过程中风荷载的作用。支撑架作为临时构建物,取10年一遇基本风压Wo=0.30KN/m2n=10年,进行支撑架的设计复核。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落位于砼楼面上的支撑架,其立杆(即支撑结构1,具体为钢管柱11或/和支撑架12)可直接与砼楼面上的预埋板2焊接为一体,为增加支撑结构1的稳定性还可设置H型钢底座33以便增大支撑结构1与砼楼板(即预埋板2)的接触面积。支撑结构1尽量落位于砼柱上,当支撑结构1的立杆(具体为钢管柱11或/和支撑架12)落位于砼梁板上时(亦即预埋板2实际为梁的一部分),则可在梁板下采取钢管柱11进行支顶加固,将上部荷载传递至下部基础梁。
本实用新型所述建筑用楼面临时支撑系统构件规范,施工便于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结构比较简单,技术效果能保证,施工安全性好,施工难度小。利于实现建筑工业化,其具有可预期的较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建筑用楼面临时支撑系统构成示意简图;
图2为图1中间部分圆形对应区域内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下部圆形对应区域内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海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105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