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封闭式紧凑型冲击电压发生器波形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34305.1 | 申请日: | 2015-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402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晋涛;吴义华;王天正;王康宁;詹浩;凡勇;房体友;杜思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1/12 | 分类号: | G05F1/1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潘杰;李满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闭式 紧凑型 冲击 电压 发生器 波形 调节 装置 | ||
1.一种封闭式紧凑型冲击电压发生器波形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密封绝缘外壳(3)、安装在密封绝缘外壳(3)上的档位开关(4)、设置在密封绝缘外壳(3)一端的冲击电压发生器对接口(5),设置在密封绝缘外壳(3)另一端的被试电气设备对接口(6)、设置在密封绝缘外壳(3)内部的第一伞裙绝缘子(7)、第二伞裙绝缘子(8)、第三伞裙绝缘子(9)、第四伞裙绝缘子(10)、第五伞裙绝缘子(11)、分段无感波前电阻(12)和半峰值电阻(13),其中,所述密封绝缘外壳(3)上开设有充气孔(19),所述第一伞裙绝缘子(7)、第二伞裙绝缘子(8)、第三伞裙绝缘子(9)的顶端固定连接密封绝缘外壳(3)的顶端,所述第四伞裙绝缘子(10)和第五伞裙绝缘子(11)的底端固定连接密封绝缘外壳(3)的底端,所述第一伞裙绝缘子(7)和第四伞裙绝缘子(10)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电阻间绝缘支撑架(14),第二伞裙绝缘子(8)和第五伞裙绝缘子(1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电阻间绝缘支撑架(15),所述分段无感波前电阻(12)固定在第一电阻间绝缘支撑架(14)和第二电阻间绝缘支撑架(15)的上部,半峰值电阻(13)固定在第一电阻间绝缘支撑架(14)和第二电阻间绝缘支撑架(15)的下部;
所述分段无感波前电阻(12)的一端与半峰值电阻(13)的一端由导线连接后通过冲击电压发生器对接口(5)引出,分段无感波前电阻(12)上依次设有第一出线端(16)、第二出线端(17)和第三出线端(18),所述第三出线端(18)位于分段无感波前电阻(12)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出线端(16)、第二出线端(17)和第三出线端(18)分别通过导线连接档位开关(4)内相对应的不同档位,所述档位开关(4)的出线档(4.5)由导线连接后通过被试电气设备对接口(6)引出,所述半峰值电阻(13)的另一端连接密封绝缘外壳(3)的接地点(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紧凑型冲击电压发生器波形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无感波前电阻(12)的一端和半峰值电阻(13)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屏蔽环(21),所述分段无感波前电阻(12)的第一出线端(16)、第二出线端(17)和第三出线端(18)均安装有第二屏蔽环(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闭式紧凑型冲击电压发生器波形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无感波前电阻(12)的一端通过绝缘架(23)固定连接第一屏蔽环(21),半峰值电阻(13)的一端通过绝缘架(23)固定连接第一屏蔽环(21);所述第一出线端(16)、第二出线端(17)和第三出线端(18)均通过对应的绝缘架(23)固定连接第二屏蔽环(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紧凑型冲击电压发生器波形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峰值电阻(13)由两段电阻连接构成,两段电阻之间通过弧形导电连接装置(25)连接,第一段电阻与密封绝缘外壳(3)的顶面、低面和侧面之间均有间隙,第二段电阻连接密封绝缘外壳(3)底面的接地点(20),且第二段电阻垂直于密封绝缘外壳(3)底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紧凑型冲击电压发生器波形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档位开关(4)包括圆形开关绝缘支架(4.1),分部通过对应档位支撑绝缘子(24)布置在圆形开关绝缘支架(4.1)上的第一档位(4.2)、第二档位(4.3)、第三档位(4.4)和出线档(4.5),位于密封绝缘外壳(3)外部的开关转盘(4.6),一端与开关转盘(4.6)固定连接的绝缘旋转轴(4.7),与绝缘旋转轴(4.7)另一端固定连接的导电拨片(4.8),所述导电拨片(4.8)通过导线连接出线档(4.5),导电拨片(4.8)能在绝缘旋转轴(4.7)的带动下分别与第一档位(4.2)、第二档位(4.3)和第三档位(4.4)接触,所述第一档位(4.2)通过导线连接第一出线端(16),第二档位(4.3)通过导线连接第二出线端(17),第三档位(4.4)通过导线连接第三出线端(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3430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电脑显示屏
- 下一篇:一种啤酒发酵过程温度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