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用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39741.8 | 申请日: | 2015-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913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龚节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兆润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3/04 | 分类号: | F01M13/04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王芸;韩洋 |
地址: | 6364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发动机 油气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气分离齿轮装置,适用于摩托车脚启动发动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发动机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对发动机的各项指标要求苛刻,针对油耗与废气排放而设计了此油气分离齿轮。
现有的摩托车发动机废气排出,通常在曲轴箱体内设计废气迷宫,通过迷宫型腔的大小不一、曲折复杂的路径改变废气流速,使废气中油粒分离积留再回流到箱体,这种结构有以下不足:
1、箱体结构复杂,通风效果差,不利于废气排出,废气中富含的水蒸气容易积留影响润滑油油质;
2、自然通风方式油气分离不彻底,发动机机油消耗高,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摩托车废气油气分离不彻底,废气排放路径曲折复杂,提供一种摩托车用油气强制分离齿轮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油气分离装置,用于接收来自曲轴箱腔体内的废气,分离油粒后排放到废气管中。所述油气分离装置包括齿轮本体、轴套和齿轮压盖(简称压盖)。所述齿轮本体上设有外周通孔、中心通孔和沉台,沉台在齿轮本体的中部,外周通孔位于沉台内,中心通孔在沉台的中央;轴套安装在中心通孔内,齿轮压盖安装在沉台内。齿轮压盖靠近沉台的一侧设有型腔,所述型腔连通外周通孔和中心通孔形成废气分离通道。所述废气分离通道入口通过齿轮上外周通孔与曲轴箱腔体相通,所述废气分离通道出口通过中心通孔和废气管相通。
齿轮组件的工作原理:发动机工作时,齿轮组件处于空转,废气在齿轮型腔和压盖组成的废气分离通道内随齿轮一起旋转,废气中油粒在离心力作用下强制分离,再回流到曲轴箱体,废气(含水蒸气)经中心通孔由废气管排出。中心通孔的位置为齿轮结构的中心处。
本实用新型齿轮组件装配到启动介轮(惰轮)轴上,轴上设有通孔与废气管相通,组件同时与曲轴箱体腔体相通。通过废气迷宫实现曲轴箱腔体与废气管形成废气通道,保证废气排出曲轴箱体平衡曲轴箱体内气压。本实用新型针对发动机油气分离齿轮装置,通过齿轮、轴套和齿轮压盖组装结合,在齿轮组件内形成曲折型腔,当齿轮转动时可以将流经废气中微小的油粒的分离,并将废气排出,保持曲轴箱内外气压平衡。由于发动机运行时,废气分离通道始终处理高速度转动中,流经废气受到离心作用,油粒被强制分离,分离效果好,且开腔内部气体阻力小,有效的克服了传统的废气迷宫结构复杂,积留水蒸汽影响润滑油品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油气分离装置,通过离心作用分离油气,分离效率高;而且无需复杂的废气迷宫结构,废气排放路径得到简化,不影响水蒸气的排出。根据结构相似性,该齿轮适用于所有摩托车脚启动发动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外周通孔为腰形槽通孔。腰形槽通孔在齿轮本体的沉台结构内具有更大的通孔结构,能够更好的实现废气排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外周通孔或腰形槽通孔有多个。多个外周通孔/腰形槽通孔极大的增加了油气分离装置的气体通行能力,进一步减少了气道阻力,提升了废气处理能力。优选的,外周通孔/腰形槽通孔关于齿轮本体的中心通孔环状阵列分布。优选的,外周通孔/腰形槽通孔有4-8个,特别是6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齿轮压盖靠近沉台的一侧曲折型腔,齿轮压盖和沉台配合形成曲折型腔。曲折型腔是类似于废气迷宫的结构,齿轮组件设有废气迷宫与油粒强制分离运用,简化废气排放路径的设计。齿轮压盖为异形结构,压装到齿轮沉台上,和齿轮沉台相配合形成废气迷宫。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齿轮设有废气迷宫,油气分离更彻底,油耗更低,更环保。
2、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油气分离齿轮装置,使箱体结构设计更简单,废气排放路径简单,利于水蒸气的排除,保障润滑油油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油气分离装置的齿轮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齿轮本体的A-A剖视图。
图3是齿轮本体和齿轮压盖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齿轮压盖结构。
图5是图4中B-B剖视图。
图中标记:1-齿轮本体,1a-直齿,1b-沉台,2-外周通孔,3-中央通孔,4-齿轮压盖,5-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兆润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兆润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397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式消声器
- 下一篇:一种涡轮增压器轴承壳体水流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