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力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67488.7 | 申请日: | 2015-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993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发明(设计)人: | 许识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识孝 |
主分类号: | A63H17/00 | 分类号: | A63H17/00;A63H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马雯雯;臧建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文山***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动力车,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在管状通道中行进的动力车。
背景技术
四轮驱动的玩具车(四驱车)陪伴了许多人们的童年,一般来说,其在内部装设高拉转力马达,并通过齿轮组带动,使得四个轮胎可同时转动,以便在“ㄩ”型轨道上行进,让人们可以在前述轨道上竞速游戏。
然而,由于四驱车车体构造的限制(前侧与后侧需设置导轮、轮胎较大且高过车身),使得“ㄩ”型轨道较大,且一般是使用硬式材质制成,因此人们在竞速时往往不能变化出较多样化的轨道来进行比赛,造成人们玩久了便觉新鲜感消失,且对于变化较多的管状通道来说,其车体构造的限制使其无法顺利地在管状通道中行进。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轨道受限于四驱车车体构造,普遍具有无法变化出多种竞速轨道以及无法在管状通道中行进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一种动力车,其在车身设置固定轮、弹性轮与辅助轮而可在管状通道中行进,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必要技术手段为提供一种动力车,用以在一管状通道中行进,且管状通道具有一内壁周面,动力车包括:
一车本体,自一第一端部沿一中心轴延伸至一第二端部,并具有一介于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间的车体周面;
至少一固定轮,设置于车体周面的一第一周面方位;
至少一弹性轮,设置于车体周面的一第二周面方位,第二周面方位与第 一周面方位位于中心轴的两侧;
至少一辅助轮,设置于车体周面上,且至少一辅助轮位于较固定轮与弹性轮更接近的第二端部处;以及
至少一驱动模块,设置于车本体,并用以驱动至少一固定轮与至少一辅助轮中的至少一者;
其中,动力车与管状通道间的接触条件包括:
至少一辅助轮可变动地接触于内壁周面的至少一浮动接触点;
固定轮与弹性轮同步地接触于内壁周面的至少二固定接触点;以及
至少二固定接触点与至少一浮动接触点投影在垂直于中心轴的一垂直投影面上围构成一为非钝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其中,上述动力车的附属技术手段的较佳实施例中,驱动模块为一马达与一发条中的一者。
上述动力车的附属技术手段的较佳实施例中,驱动模块机械性地连结于固定轮与辅助轮中的至少一者。
上述动力车的附属技术手段的较佳实施例中,固定轮的中心线与第一端部相距一第一距离,弹性轮的中心线与第一端部相距一第二距离,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相等。
而上述动力车的附属技术手段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固定轮的中心线与第一端部相距一第一距离,弹性轮的中心线与第一端部相距一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
而上述动力车的附属技术手段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固定轮的中心线与第一端部相距一第一距离,弹性轮的中心线与第一端部相距一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动力车,由于通过固定轮或辅助轮来驱动动力车行进,且弹性轮、固定轮与辅助轮于管状通道中的内壁周面的接触点投影在垂直于中心轴的垂直投影面上呈非钝角三角形,使得动力车可在管状通道中顺利行进,因此可确实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通过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动力车在管状通道中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动力车在管状通道中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动力车在管状通道中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动力车在管状通道中的背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动力车在管状通道中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动力车在管状通道中的正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动力车在管状通道中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动力车在管状通道中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动力车;
11:车本体;
111、111a、111b:第一端部;
112、112b:第二端部;
113:中心轴;
114:车体周面;
1141、1141a、1141b:第一周面方位;
1142、1142b:第二周面方位;
12、12’、12a、12b、12c:固定轮;
13:驱动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识孝,未经许识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674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