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差动式SZ绞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86002.4 | 申请日: | 2015-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66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朱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王菊珍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差动 sz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绞合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光缆的绞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光纤通信的普及,光缆作为通信信号的传输件也被广泛应用。光缆有很多种,其中绞式光缆与其它光缆相比具有更好的传输性能,绞式光缆通过层绞式光缆成缆机制成,SZ绞合装置是层绞式光缆成缆机的重要部分,是整个成缆生产线的核心,直接影响生产线的速度和光缆的性能。
现有的绞合装置,包括框架、控制系统、动力系统等部件。现有的绞合装置,多采用一台大功率的电机驱动,绞体的外径较大,由于结构所需刚性限制,绞体多采用密度较大的钢件,绞体的转动惯量较大,换向延迟时间较长,造成光缆的弯曲性能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电机驱动、转动惯量较小、光缆弯曲性能好的全差动式SZ绞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全差动式SZ绞合装置,包括框架、控制系统、动力系统、多个绞体,所述动力系统设置在所述框架上,所述框架上还设置有四个传动机构,所述动力系统包括多个动力源和与多个动力源分别连接的同步齿形带减速机构,所述动力源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第三伺服电机和第四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带动一个绞体旋转,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带动两个绞体旋转,所述第三伺服电机带动四个绞体旋转,所述第四伺服电机带动十个绞体旋转,所述绞体为高强度、密度小材质的绞体,还包括用于控制换向的编码器,所述编码器将脉冲信号输送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通过编码器送来的脉冲信号计算绞合头旋转的角度,当绞合头旋转的角度满足预设的换向条件时,控制系统控制输出反向电压,电机换向。
本实用新型全差动式SZ绞合装置,其中所述编码器内置于伺服电机内,所述编码器为增量式编码器。不需要额外安装编码器,节约成本,使用增量式编码器不会造成累计误差。
本实用新型全差动式SZ绞合装置,其中所述框架包括底座和安全防护罩,所述底座由方 钢焊接而成,所述安全防护罩由铝型材和有机玻璃制成。可全方位观察生产过程,外形美观。
本实用新型全差动式SZ绞合装置,其中还包括四个蜗轮散热风机,每个蜗轮散热风机均为一个伺服电机散热。
本实用新型全差动式SZ绞合装置,其中所述同步齿形带减速机构中的每个带轮轴和固定在该带轮轴上的同步带轮均采用锥套胀紧,所述同步带轮采用铝合金材料。采用锥套胀紧与采用键连接比,换向时运行更平稳,不会对光纤束管产生附加张力,不会引起绞合力变化,能保证绞合准确。
本实用新型全差动式SZ绞合装置,其中还包括芯线填充管,芯线填充管一端固定在框架上,另一端通过芯线填充管支撑轴承固定在绞体上,所述芯线填充管内填充油膏。由于芯线管固定不动,整个装置的工作台不会有油膏,工作台更清洁、更干净。
本实用新型全差动式SZ绞合装置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全差动式SZ绞合装置采用四个伺服电机作为动力源驱动绞体旋转,传动链数目少,绞体的外径也减小,绞合转速高,绞体采用高强度密度小的材料,绞体的转动惯量较小,能达到的转速更高,使获得的光缆弯曲性能更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全差动式SZ绞合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全差动式SZ绞合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全差动式SZ绞合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沿B-B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J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中I部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860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