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门踏板机构和一种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04520.4 | 申请日: | 2015-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268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李盈盈;刘聪聪;马骁宇;胡杰;张伟;吴昌庆;刘韶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26/02 | 分类号: | B60K2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李轩;吴兰柱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门 踏板 机构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门踏板机构和一种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的油门踏板机构是汽车的重要操控单元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控制发动机节气门的开度,从而对车速进行控制。
如图1所示,为现有油门踏板机构的示意图。现有的油门踏板机构包括踏板臂12和焊接在踏板臂12一端的踏板11。踏板臂12通过第一转动副14、第二转动副15、第三转动副16以及第四转动副17,然后与油门拉丝13相连,从而使得驾驶员作用到踏板11上的踏板力经过四个转动副才能传递到油门拉丝13上,进而使得踏板力的传递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门踏板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踏板力传递效率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门踏板机构,其包括踏板、一端与所述踏板固定连接的踏板臂、与驾驶室底板相连接的踏板支座,其还包括摇臂和回位弹簧,所述踏板支座上远离所述驾驶室底板的一端具有转动孔,所述踏板臂的另一端为转动端,所述转动端与所述转动孔转动配合;所述摇臂的一端与所述转动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为拉丝端,所述拉丝端与油门拉丝相连;所述回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拉丝端相连,其另一端与拉丝固定支架相连,所述拉丝固定支架与所述踏板支座焊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动端上远离所述踏板支座的一侧设置有限位锁片。
优选地,所述限位锁片与所述踏板支座之间设置有防磨衬套。
优选地,所述踏板支座上靠近所述摇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防撞垫。
优选地,所述踏板支座上靠近所述踏板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防撞垫。
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撞垫和所述第二防撞垫均与所述踏板支座卡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踏板支座上设置有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踏板支座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驾驶室底板相连接的安装孔。
一种汽车,其包括油门踏板机构,所述油门踏板机构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油门踏板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门踏板机构,其踏板臂只通过一个摇臂便能够与油门拉丝相连,使得驾驶员作用到踏板上的踏板力只需经过一个转动副,就能够传递到油门拉丝上,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踏板力的传递效率,进而使得驾驶员的操作较为省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包括上述油门踏板机构,由于上述油门踏板机构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包含上述油门踏板机构的汽车也应具有相应地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油门踏板机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门踏板机构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门踏板机构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回位弹簧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门踏板机构的俯视图。
附图中标记:
11、踏板 12、踏板臂 13、油门拉丝 14、第一转动副
15、第二转动副 16、第三转动副 17、第四转动副
21、踏板支座 22、第一防撞垫 23、第二防撞垫 24、加强筋
25、安装孔 26、转动孔 31、踏板 41、踏板臂 42、转动端
51、摇臂 52、拉丝端 61、拉丝固定支架 71、限位锁片
81、防磨衬套 91、回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门踏板机构,其包括踏板31、一端与踏板31固定连接的踏板臂41、与驾驶室底板相连接的踏板支座21、摇臂51以及回位弹簧91。其中,踏板支座21上远离驾驶室底板的一端具有转动孔26,踏板臂41的另一端为转动端42,转动端42与转动孔26转动配合;摇臂51的一端与转动端42固定连接,摇臂51的另一端为拉丝端52,拉丝端52与油门拉丝相连;回位弹簧91的一端与拉丝端52相连,回位弹簧91的另一端与拉丝固定支架61相连,拉丝固定支架61与踏板支座21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门踏板机构,其踏板臂41只通过一个摇臂51便能够与油门拉丝相连,使得驾驶员作用到踏板上的踏板力只需经过一个转动副,就能够传递到油门拉丝上,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踏板力的传递效率,进而使得驾驶员的操作较为省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045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操纵辅助装置
- 下一篇:换档方向感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