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硅锭自动精检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64158.X | 申请日: | 2015-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31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刚;乔永立;张庆龙;奚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89 | 分类号: | G01N21/89 |
代理公司: | 无锡大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8 | 代理人: | 方为强 |
地址: | 214174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生产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硅锭的生产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硅锭自动精检生产线。
背景技术
硅锭在切割成小锭之后且在切片之前,需要对硅锭做进一步的杂质检测、外观检测等,在后道工序中将含杂质与外观损伤严重的部分切割掉。目前,在对硅锭的检测过程中,全部由人工来完成硅锭的搬运、上下料,费时费力且效率低下。而且,硅锭本身很重,人工搬运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磕碰,磕碰、划痕既增加了后续的检测、加工的工作量,又产生了不必要的原料的浪费。检测工作耗时耗力,而且划线精度较差,也容易产生不必要的切割损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硅锭检测过程中的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自动检测的硅锭自动精检生产线,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硅锭自动精检生产线,依次包括上料区、杂质检测工作区、外观检测工作区和下料区。上料区设置有用于取放硅锭的上料机器人,杂质检测工作区设置有传输带、直角坐标机器人和红外检测装置,外观检测工作区设置有外观检测装置,下料区设置有下料机器人,直角坐标机器人抓取传输带上的硅锭送至红外检测装置处,红外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硅锭的内部杂质,外观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硅锭的外观缺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上料机器人、直角坐标机器人、外观检测装置和下料机器人上均装设有视觉识别系统,所述视觉识别系统由摄像机、无影光源和控制器组成。
所述上料机器人、直角坐标机器人和下料机器人上均装设有用于取放硅锭的真空吸盘。
所述真空吸盘装设在上料机器人的机械臂的端部,所述视觉识别系统装设在真空吸盘的侧部。
所述直角坐标机器人包括支架、X轴滑轨、Y轴滑轨和Z轴升降杆,X轴滑轨由一对相互平行设置在支架上的滑轨构成,Y轴滑轨横跨在X轴滑轨上,Y轴滑轨通过滚珠丝杠带动运行,Z轴升降杆竖直安装在Y轴滑轨上,真空吸盘和视觉识别系统装设在Z轴升降杆的底面端部。
所述外观检测装置还包括工作台和划线标记组件,工作台上架设有机架,机架上装设有通过滚珠丝杠带动运行的Y轴滑杆,Y轴滑杆上竖直安装有Z轴滑杆,视觉识别系统装设在Z轴滑杆的末端,所述摄像机固定在Z轴滑杆上,无影光源罩在摄像机的外围,划线标记组件固定装设在无影光源的上方。
所述红外检测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检测台,两个检测台上均装设有红外检测设备,红外检测设备装设在支架内部且位于Y轴滑轨和Z轴升降杆的下方。
所述第一传输带、第二传输带和第三传输带上均装设有多个硅锭检测传感器。
所述传输带包括第一传输带、第二传输带和第三传输带,上料机器人位于第一传输带的输入端,直角坐标机器人位于第一传输带输出端,第二传输带和第三传输带位于直角坐标机器人远离第一传输带的一侧,第二传输带和第三传输带相互平行,外观检测装置位于第一传输带和第二传输带的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硅锭自动精检生产线能够在硅锭的检测过程中实现硅锭的上下料、搬运传送全自动处理,能够代替人工在恶劣的工作环境进行繁重而重复的体力劳动,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还减少了人工搬运过程中对硅锭的磕碰、划伤等二次伤害,降低了后续的检测和加工的工作量,减少了硅锭原料加工的浪费。本实用新型的红外检测装置可以实现对硅锭的杂质检测,外观检测装置可以实现对硅锭的外观检测,实现自动检测与数据处理,具有充分的人工智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视觉识别系统,可以对硅锭的姿态、位置与编码进行视觉识别,反馈给中心控制系统进行对应操作,可以灵活适应对于不同位置,不同姿态的硅锭进行上下料或者检测作业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料机器人吸取拿放硅锭后,直接翻转即可完成硅锭的四个表面以及四条棱边的缺陷检测,并自动进行划线标识,而不需要人工进行翻转,大大减少了工作量与时间,实现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直角坐标机器人的立体图。
图3为外观检测装置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641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土壤二氧化碳无线检测节点
- 下一篇:一种节约用水红薯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