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速器及具有其的动力传动系统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68713.6 | 申请日: | 2015-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07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付才林;施佳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3/087 | 分类号: | F16H3/087;F16H57/021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器 具有 动力 传动系统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速器、具有该变速器的动力传动系统和具有该动力传动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变速器的第一轴与第二轴非刚性联接,轴向传递动力时会由输入端和输出端的联接处承受一部分径向力。当轴向传递动力时,径向力仅有两端的轴承承受,形成两个非刚性联接的悬臂梁结构,由于力臂关系,径向力会增加轴的挠度,影响动力传递的平稳性,且会造成轴承角位移偏大,降低轴承使用寿命,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动力传递平稳的变速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变速器的动力传动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动力传动系统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变速器包括:第一轴,所述第一轴上固定有第一齿轮,动力通过所述第一齿轮输入;第二轴,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中的一个同轴地套设在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中的另一个外,且所述第二轴设置成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轴接合,所述第二轴上空套有多个挡位从动齿轮;中间轴,所述中间轴上固定有第一中间齿轮和多个挡位中间齿轮,所述第一中间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多个挡位中间齿轮与所述多个挡位从动齿轮一一对应地啮合;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中的所述一个通过所述第二轴承支承在所述变速器的壳体上,所述第一轴承支承在所述第一轴的远离所述第二轴的一端,所述第三轴承支承在所述第二轴的远离所述第一轴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变速器,动力传递平稳,第一轴和第二轴的挠度小,且支承第一轴和第二轴的轴承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一种动力传动系统,该动力传动系统包括动力源和第一方面的变速器,动力源包括发动机和/或电机,变速器的第一轴与动力源的输出轴通过传动装置相连,且第一轴与输出轴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动力传动系统,动力传递更平稳,受力均衡,轴承使用寿命长。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动力传递平稳,变速器的各轴以及支承各轴的轴承受力均衡,轴承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中的变速器、电机及两者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中的变速器、差速器及两者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变速器的第一轴和第二轴的受力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中的变速器、电机及两者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中的变速器、差速器及两者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的变速器的第一轴和第二轴的受力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中的变速器、电机及两者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中的变速器、差速器及两者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车辆000、
动力传动系统1000、
变速器100、
第一轴1、凹槽11、
第二轴2、凸起21、
中间轴3、
第一轴承41、第二轴承42、第三轴承43、第四轴承44、圆锥滚子轴承441、内圈4411、外圈4412、圆锥滚子4413、第五轴承45、
止挡凸起51、压板52、紧固件53、
第一齿轮12、一挡挡位从动齿轮1b、二挡挡位从动齿轮2b、三挡挡位从动齿轮3b、
第一中间齿轮31、一挡挡位中间齿轮1a、二挡挡位中间齿轮2a、三挡挡位中间齿轮3a、输出齿轮32、
一四挡同步器S14、二三挡同步器S23、
电机200、电机轴210、电机齿轮211、
传动中间轴300、惰轮310、
差速器400、差速器齿轮410、
车桥500。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687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