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形扩展光源干涉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76831.1 | 申请日: | 2015-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027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林永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永东 |
主分类号: | G01B9/021 | 分类号: | G01B9/02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2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形 扩展 光源 干涉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环形光源作为扩展光源的干涉系统,属于干涉仪领域。
背景技术
干涉现象是光的波动性的最严格、最有效的证明,这个现象是由于两束或多束光的重叠,使能量体密度在空间上规则分布的结果。光干涉测量方法作为检测高精密光学元件和系统的最传统、有效手段之一,已大量的应用于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之中。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现阶段干涉仪大多采用激光器作为照明光源,而激光器具有极强的时间和空间相干性,因此,在干涉检测过程中,并不需要考虑干涉腔长的限制,就可以使干涉条纹具有良好的对比度,并且随着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产生的位相干涉检测技术,使测量极限由传统的λ/10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以上,且具有很高的重复性。然而,正是由于激光具有的高度相干性,它虽然降低了干涉仪的使用难度,但由于光学干涉的极端灵敏性,在光学元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微观坑点等缺陷与元件表面污染所产生的散射光会发生相干叠加,在干涉图中会出现许多牛眼环或靶心等相干噪声,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干涉图的空间结构,从而引起了被测面面型或波前形状的测量误差。
商用干涉仪通常采用低时间相干光源或白光作为干涉仪的光源,或在成像系统中加旋转散射屏以降低光源的相干性。但是这种光源仍然存在相干噪声。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好现有技术的问题,弥补现有目前市场上现有产品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形扩展光源干涉系统,主要包括激光器、全息光学元件、聚焦透镜、空间滤波器、散射屏、分光镜、准直透镜、平面反射镜、成像透镜和计算机,所述激光器后侧依次设置全息光学元件、聚焦透镜、空间滤波器、散射屏、分光镜、准直透镜和平面反射镜,所述成像透镜与分光镜相对而设,成像透镜的法线方向与激光方向垂直。
优选的,上述按照激光器的激光方向依次设置激光器、全息光学元件、聚焦透镜、空间滤波器、散射屏、分光镜、准直透镜和平面反射镜,待测镜设置在准直透镜和平面反射镜之间。
优选的,上述干涉系统还包括CCD,CCD设置在成像透镜后侧,所述计算机分别与全息光学元件和CCD相连。
优选的,上述全息光学元件设置聚焦透镜的前焦平面上,所述空间滤波器设置在聚焦透镜的后焦平面上。
优选的,上述计算机与全息光学元件之间设置有掩模板。
与传统点光源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环形光源能在保持干涉条纹对比度的同时,有效抑制相干噪声,环形光源模式下系统的本征噪声峰谷值小于点光源模式,约为传统点光源的64%,且没有明显的“牛顿环”噪声;环形光源模式下的测量重复性和测量精度都高于点光源模式,从而提高了干涉系统的测量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本征噪声功率谱密度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本征噪声系统信噪比示意图。
附图标记:1-激光器;2-全息光学元件;3-聚焦透镜;4-空间滤波器;5-散射屏;6-分光镜;7-准直透镜;8-待测镜;9-平面反射镜;10-成像透镜;11-CCD;12-计算机;13-掩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环形扩展光源干涉系统,主要包括激光器1、全息光学元件2、聚焦透镜3、空间滤波器4、散射屏5、分光镜6、准直透镜7、平面反射镜9、成像透镜10和计算机12,激光器1后侧依次设置全息光学元件2、聚焦透镜3、空间滤波器4、散射屏5、分光镜6、准直透镜7和平面反射镜9,成像透镜10与分光镜6相对而设,成像透镜10的法线方向与激光方向垂直。
按照激光器1的激光方向依次设置激光器1、全息光学元件2、聚焦透镜3、空间滤波器4、散射屏5、分光镜6、准直透镜7和平面反射镜9,待测镜8设置在准直透镜7和平面反射镜9之间。
此外,该干涉系统还包括CCD11,CCD11设置在成像透镜10后侧,计算机12分别与全息光学元件2和CCD11相连。全息光学元件2设置聚焦透镜3的前焦平面上,空间滤波器4设置在聚焦透镜3的后焦平面上。计算机12与全息光学元件2之间设置有掩模板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永东,未经林永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768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斜向扫描的全自动扫描仪
- 下一篇:一种摇臂齿轮测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