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馈能式商用车驾驶室半主动减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80808.X | 申请日: | 2015-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678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寇发荣;陈龙;张冬冬;范养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33/10 | 分类号: | B62D33/10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馈能式 商用 车驾 驶室半 主动 系统 | ||
1.一种馈能式商用车驾驶室半主动减振系统,所述驾驶室(1)固定连接在驾驶室底座(12)上,所述驾驶室底座(12)与车架(13)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馈能式商用车驾驶室半主动减振系统包括对称设置在驾驶室(1)两侧的两组馈能减振装置和设置在驾驶室(1)后部的电能回收存储装置(3),所述馈能减振装置包括磁流变减振器(8)、前连杆(10)和后连杆(7),以及齿条(16)、齿轮(6)和发电机(5),所述磁流变减振器(8)的上端、前连杆(10)的上端和后连杆(7)的上端均与驾驶室(1)的后部侧面同一位置处铰接,所述磁流变减振器(8)的下端和前连杆(10)的下端均与驾驶室底座(12)铰接,所述后连杆(7)的下端与齿条(16)的前端铰接,所述前连杆(10)的下端与驾驶室底座(12)的铰接位置位于磁流变减振器(8)的下端与驾驶室底座(12)的铰接位置的前侧,所述齿条(16)的前端位于磁流变减振器(8)的下端与驾驶室底座(12)的铰接位置的后侧,所述驾驶室底座(12)的顶面上设置有位于磁流变减振器(8)的下端与驾驶室底座(12)的铰接位置的后侧且供齿条(16)在其中滑动的滑槽(15),所述齿轮(6)与齿条(16)相啮合,所述齿轮(6)安装在发电机(5)的输入轴上,所述发电机(5)安装在驾驶室底座(12)上,所述发电机(5)的电能输出端与电能回收存储装置(3)的电能输入端连接,所述磁流变减振器(8)的电能输入端与电能回收存储装置(3)的电能输出端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馈能式商用车驾驶室半主动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底座(12)前端两侧均设置有用于与车架(13)铰接的第一铰支座(14),所述驾驶室(1)的后部两侧侧面均设置有用于与磁流变减振器(8)的上端、前连杆(10)的上端和后连杆(7)的上端铰接的第二铰支座(2);所述驾驶室底座(12)上两侧均设置有用于与磁流变减振器(8)的下端铰接的第三铰支座(9)和用于与前连杆(10)的下端铰接的第四铰支座(11),所述第三铰支座(9)位于第二铰支座(2)的正下方,所述第四铰支座(11)位于第三铰支座(9)的前侧;所述齿条(16)前端设置有用于与后连杆(7)的下端铰接的第五铰支座(4)。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馈能式商用车驾驶室半主动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回收存储装置(3)安装在驾驶室(1)的后壁上。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馈能式商用车驾驶室半主动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回收存储装置(3)由整流滤波电路和与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相接的蓄电池组成,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为电能回收存储装置(3)的电能输入端,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为电能回收存储装置(3)的电能输出端。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馈能式商用车驾驶室半主动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流变减振器(8)为磁流变阻尼可调减振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8080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