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馈能式商用车驾驶室半主动减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80808.X | 申请日: | 2015-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678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寇发荣;陈龙;张冬冬;范养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33/10 | 分类号: | B62D33/10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馈能式 商用 车驾 驶室半 主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商用车驾驶室减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馈能式商用车驾驶室半主动减振系统。
背景技术
驾驶室,尤其是具有独立驾驶室的车辆,其舒适性对驾驶员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远程运输的车辆来说尤为重要。现阶段对于具有独立驾驶室的驾驶室振动减振绝大部分是基于螺旋弹簧及减振器的被动或主动减振,主动减振需要消耗汽车的部分电能,而被动减振其减振效果差,起不了多大作用,其能量都被衰减或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振动能量得不到充分利用,既对驾驶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危害,又对汽车的相关零部件产生了冲击,从而使汽车的相关零部件老化、损坏,寿命减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馈能式商用车驾驶室半主动减振系统,其结构紧凑,实现方便且成本低,功能完备,减振效果好,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馈能式商用车驾驶室半主动减振系统,所述驾驶室固定连接在驾驶室底座上,所述驾驶室底座与车架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馈能式商用车驾驶室半主动减振系统包括对称设置在驾驶室两侧的两组馈能减振装置和设置在驾驶室后部的电能回收存储装置,所述馈能减振装置包括磁流变减振器、前连杆和后连杆,以及齿条、齿轮和发电机,所述磁流变减振器的上端、前连杆的上端和后连杆的上端均与驾驶室的后部侧面同一位置处铰接,所述磁流变减振器的下端和前连杆的下端均与驾驶室底座铰接,所述后连杆的下端与齿条的前端铰接,所述前连杆的下端与驾驶室底座的铰接位置位于磁流变减振器的下端与驾驶室底座的铰接位置的前侧,所述齿条的前端位于磁流变减振器的下端与驾驶室底座的铰接位置的后侧,所述驾驶室底座的顶面上设置有位于磁流变减振器的下端与驾驶室底座的铰接位置的后侧且供齿条在其中滑动的滑槽,所述齿轮与齿条相啮合,所述齿轮安装在发电机的输入轴上,所述发电机安装在驾驶室底座上,所述发电机的电能输出端与电能回收存储装置的电能输入端连接,所述磁流变减振器的电能输入端与电能回收存储装置的电能输出端连接。
上述的一种馈能式商用车驾驶室半主动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底座前端两侧均设置有用于与车架铰接的第一铰支座,所述驾驶室的后部两侧侧面均设置有用于与磁流变减振器的上端、前连杆的上端和后连杆的上端铰接的第二铰支座;所述驾驶室底座上两侧均设置有用于与磁流变减振器的下端铰接的第三铰支座和用于与前连杆的下端铰接的第四铰支座,所述第三铰支座位于第二铰支座的正下方,所述第四铰支座位于第三铰支座的前侧;所述齿条前端设置有用于与后连杆的下端铰接的第五铰支座。
上述的一种馈能式商用车驾驶室半主动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回收存储装置安装在驾驶室的后壁上。
上述的一种馈能式商用车驾驶室半主动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回收存储装置由整流滤波电路和与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相接的蓄电池组成,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为电能回收存储装置的电能输入端,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为电能回收存储装置的电能输出端。
上述的一种馈能式商用车驾驶室半主动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流变减振器为磁流变阻尼可调减振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紧凑,设计新颖合理,实现方便且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完备,通过设置磁流变减振器,能够达到连续有效减振的目的,能够使商用车驾驶员的乘坐舒适性大幅度提高,还能够有效抑制驾驶员的疲劳感;还通过设置前连杆、后连杆、齿条、齿轮、发电机和电能回收存储装置,能够实现振动能量到电能的转换和电能的回收利用,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3、本实用新型的响应迅速,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减振效果好,能广泛用在具有独立驾驶室的商用汽车上,尤其是路况恶劣的工程车辆驾驶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实现方便且成本低,功能完备,减振效果好,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馈能减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驾驶室底座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驾驶室; 2—第二铰支座; 3—电能回收存储装置;
4—第五铰支座; 5—发电机; 6—齿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808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