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22216.X | 申请日: | 2015-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502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山崎雅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1/19 | 分类号: | B62D1/19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孙明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转向装置的车辆前方侧部分作为旋转中心,可调整方向盘其上下方向之位置的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转向装置的机构中,具有当在驾驶员因碰撞事故等而与方向盘碰撞时,通过使方向盘向车辆前方位移,来缓和驾驶员所受到的冲击力,从而减轻驾驶员的伤害的构造。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一种具有夹紧装置的转向装置,该夹紧装置使用摩擦板将转向管柱牢固地夹紧在车身安装托架上,而当冲击荷载产生了超过规定以上的冲击力时,其摩擦板的一部分就会发生变形,进而解除摩擦板的固定功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069800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但是,在构成为在转向管柱的左右两侧分别对转向管柱的移动作限制的情况下,若在制造时没有很好地做到在左右两侧可用均匀的力来限制移动的话,则会导致使转向管柱从固定状态脱离的负荷、即脱离负荷在转向管柱的左右两侧彼此不同,转向管柱会出现扭转,从而担心脱离负荷稍微变高而无法稳定地得到有意图的脱离负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向装置1,其具有:传递操舵力的转向轴2;旋转自如地支承所述转向轴2的内管柱3;旋转自如地支承所述转向轴2的外管柱5,其能够沿轴向相对移动地与所述内管柱3嵌合,并具有将所述内管柱3紧固的夹紧部10;夹持所述夹紧部10而向车身固定的车身侧托架6;和紧固机构,其根据使用者的操作而将所述车身侧托架6和所述夹紧部10紧固,由此将所述内管柱3以及所述外管柱5固定,并通过进行其解除而能够进行方向盘的倾斜方向以及伸缩方向的调整,所述转向装置1的特征在于,具有:
与所述夹紧部和所述车身侧托架一同通过所述紧固机构而被紧固的摩擦板24b;和
外嵌于所述内管柱3上,并与所述摩擦板24b结合的圆环部件20,
所述圆环部件20和所述内管柱3在所述摩擦板24b与所述圆环部件20的结合部附近,设有将所述圆环部件和所述内管柱作贯穿的贯穿孔20a,并通过插入至该贯穿孔20a中的合成树脂制的销21而结合在一起,
通过当所述销21受到规定的冲击力后而遭到破坏,从而解除所述圆环部件20与所述内管柱3的结合。
由此,能够得到更稳定且较低的脱离负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圆环部件的放大图。
图3是为说明内管柱和圆环部件相接合的示图,表示圆环部件在宽度方向中央部位处的截面。
附图标记说明
1转向装置
2转向轴
3内管柱
3a贯穿孔
5外管柱
6车身侧托架
8加强部件
10夹紧部
20圆环部件
20a贯穿孔
21销
23内侧摩擦板
24a、24b外侧摩擦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的立体图。当从通常的阅读方向来观看图1的附图标记时,其对着图1的左下侧是在将转向装置1安装到车辆上时,为车辆后方侧的一侧,而对着图1的右上侧是在将转向装置1安装到车辆上时,为车辆前方侧的一侧。在图1中,有关其以转向装置1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的朝向,则是与将转向装置1安装至车辆上的状态为一致的。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装置1具有:传递操舵力的转向轴2;能旋转自如地对所述转向轴2支承的内管柱3;能旋转自如地对所述转向轴2支承的外管柱5,其与所述内管柱3在沿轴向上,能够相对移动地嵌合,并设有能够将所述内管柱3作紧固的夹紧部10;和夹持所述夹紧部10将其向车身上作固定的车身侧托架6;和紧固机构,其根据使用者的操作,将所述车身侧托架6和所述夹紧部10进行紧固,由此来固定所述内管柱3以及所述外管柱5,并通过进行对其解除的操作,可实施对方向盘在其倾斜方向以及伸缩方向上的调整。
所述转向装置1还具有:与所述夹紧部10和所述车身侧托架6一同通过所述紧固机构而被紧固的摩擦板24b;和外嵌于所述内管柱3上,并与所述摩擦板24b结合的圆环部件20。
所述圆环部件20和所述内管柱3在所述摩擦板24b与所述圆环部件20的结合部附近,设有将所述圆环部件和所述内管柱作贯穿的贯穿孔20a,并通过插入至该贯穿孔20a中的合成树脂制的销21而结合在一起,通过当所述销21受到规定的冲击力后而遭到破坏,从而解除所述圆环部件20与所述内管柱3的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精工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222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GMM的转向控制器及叉车主动后轮转向系统
- 下一篇:安全式方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