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离合器助力泵泵壳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23633.6 | 申请日: | 2015-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470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董丽颖;高良军;王东光;王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D48/04 | 分类号: | F16D48/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郑阳政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合器 助力 泵泵壳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合器助力泵,尤其涉及一种离合器助力泵泵壳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汽车中通常会采用离合器助力泵,通过助力泵的助力,可以有效降低驾驶员每次踩离合器总泵的劳动强度。在中国专利号为2011204061716、授权公告日为2012年7月4日、名称为“一种新型的离合器助力泵平衡活塞总成”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现有结构的离合器助力泵。离合器助力泵包括泵壳,泵壳设有进油口、出油口和排气口。
现有的离合器助力泵泵壳的进油口处容易出现密封不良而漏油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进油接头同进油口之间的密封性好的离合器助力泵泵壳结构,解决了现有的离合器助力泵的进油口处容易出现密封不良而漏油问题。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离合器助力泵泵壳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连接有进油接头,所述进油接头和进油口通过进油口密封圈密封连接在一起,所述进油口密封圈的内周面设有至少两道沿进油口周向延伸的环型内密封唇,相邻的内密封唇之间形成内形变槽,所述内密封唇同所述进油接头的外周面密封抵接在一起,所述进油口密封圈的外周面设有至少两道沿进油口周向延伸的环型外密封唇,相邻的外密封唇之间形成外形变槽,所述外密封唇同所述进油口的周面密封抵接在一起。通过设置内外周面都具有多道密封唇的进油口密封圈进行密封、且密封圈之间设置形变槽,使得既能够降低密封唇的宽度尺寸、使得每一道密封唇都能够充分产生形变而同对应部件密封连接在一起,又能够保证进油口密封圈能够承受较大的破坏密封效果的力,从而实现了进油接头和进油口之间的可靠密封,装配时省力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进油口设有内翻边,所述进油口密封圈的外周面上设有环形卡槽,所述内翻边卡在所述卡槽中。能够有效防止进油口密封圈从进油口中滑出,提高了密封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卡槽的外侧壁向外延伸形成密封环,所述进油接头设有环形第一外翻边,所述第一外翻边通过所述密封环同所述进油口的端面密封连接在一起。能够进一步提高进油口同进油接头之间的密封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进油接头设有环形第二外翻边,所述进油口密封圈的内端面同所述第二外翻边密封连接在一起。能够进一步提高进油口同进油接头之间的密封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内密封滑动连接有油缸活塞,所述油缸活塞将所述壳体内部空间分割为油缸和气缸,所述进油口设置于所述油缸,所述油缸还设有出油口,所述气缸设有排气口。制作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油缸活塞连接有皮圈和皮圈护垫,所述油缸活塞通过所述皮圈同所述油缸密封连接在一起,所述皮圈和皮圈护垫沿油缸活塞的轴向分布。能够提高密封可靠性和保持油缸活塞同油缸之间长期密封良好。
作为优选,所述油缸活塞位于气缸的一端连接有连接活塞,所述连接活塞伸出所述气缸,所述连接活塞内设有从外端面开始延伸的阀座连接缸,所述阀座连接缸内设有阀芯开启杆,所述阀芯开启杆同所述连接活塞固接在一起。能够提高阀门开合时的稳定性、即能够稳定地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开合。制作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阀芯开启杆同所述连接活塞为一体结构。制作时的方便性好,能够更加方便而准确地保证阀芯开启杆同连接活塞的位置关系在设计范围内,以进一步提高质量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活塞密封套设有气室活塞,所述气室活塞同所述气缸密封滑动连接在一起,所述阀座连接缸未贯通至所述连接活塞同气室活塞连接的部位内。能够提高连接活塞的结构强度、以及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紧凑性和制作方便性。
作为优选,所述内密封唇的宽度为5毫米以下,所述外密封唇的宽度为5毫米以下。密封唇的宽度尺寸是指密封唇沿密封圈轴向的外观尺寸。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进油口和进油接头之间的密封可靠性好,装配省力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连接活塞1、连接活塞同气室活塞连接的部位5、气室活塞6、第一密封圈7、阀座连接缸8、第一气道9、阀芯开启杆11、第二气道12、壳体18、油缸活塞19、皮圈护垫20、油缸21、气缸22、皮圈23、进油口24、出油口25、进油接头26、进油口密封圈27、排气接头28、活塞复位弹簧29、排气口30、第四密封圈31、内密封唇32、内形变槽33、内翻边34、第一外翻边35、第二外翻边36、外密封唇37、外形变槽38、卡槽39、密封环40。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236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纺纱机和将纱线传送至接纱装置的方法
- 下一篇:梳棉机吸风集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