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力组件驱动的夹子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43570.0 | 申请日: | 201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718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志强 |
主分类号: | B23Q7/04 | 分类号: | B23Q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王淑玲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组件 驱动 夹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持工件的器具,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组件驱动的夹子。
背景技术
夹子,通常用于将工件夹紧。其结构通常包括两个夹持部,通过两个夹持部彼此的靠近或远离将工件夹紧或释放,在应用夹子的自动化生产线中,通常对需要自动控制两个夹持部的彼此靠近或远离,然而现有技术中没有这样的一种夹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组件驱动的夹子,动力单元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动力组件,从而驱动夹紧臂转动,使得位于不同的夹紧臂上的夹持部相对靠拢或分离,从而实现夹紧或释放工件,动力单元的控制端与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单元(如PLC)通信连接,通过控制动力单元的工作状态来控制夹子夹紧或释放工件,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动力组件驱动的夹子,包括:
基座;
夹紧臂,其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基座上,其另一端设有用于夹持工件的夹持部,所述夹紧臂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动力组件,其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所述夹紧臂转动,使得位于不同的所述夹紧臂上的所述夹持部靠拢或分离。
优选的,所述夹紧臂的数量为两个。
优选的,所述动力组件为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与所述基座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座具有两个沿U形路径延伸的延伸端,两个所述延伸端相对的内侧设有两个齿条状的啮合带,两个所述啮合带分别为第一啮合带和第二啮合带,两个所述夹紧臂的转动连接端的外缘均为齿轮,两个所述齿轮分别为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啮合带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啮合带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基座上设有滑槽,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滑块、连杆和曲柄,其中:
所述滑块在所述滑槽内可滑动地安装,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滑块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曲柄转动连接,所述曲柄偏心地固定连接在所述夹紧臂的转动连接端;
所述滑动组件的数量为两个。
优选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基座上的两个蜗杆,两个所述蜗杆分别为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两个所述夹紧臂的转动连接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涡轮,两个所述涡轮分别为第一涡轮和第二涡轮,所述第一蜗杆和所述第一涡轮配合,所述第二蜗杆与所述第二涡轮配合。
优选的,所述基座的形状为薄板状,所述基座上设有向内凹陷的收纳部,所述夹紧臂、所述动力组件和所述传动机构均位于所述收纳部内。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部的厚度不大于3.5mm,所述基座的厚度不大于5.5mm。
优选的,两个所述夹持部相互咬合,并且咬合后留有间隙。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夹紧臂分别为第一夹紧臂和第二夹紧臂,所述第一夹紧臂上的夹持部为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紧臂上的夹持部为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上设有延伸向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第一夹持凸起,所述第一夹持凸起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两相邻所述第一夹持凸起中间的区域为第一夹持凹槽,所述第二夹持部上设有延伸向所述第一夹持部的第二夹持凸起,所述第二夹持凸起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两个相邻所述第二夹持凸起之间的区域为第二夹持凹槽,所述第一夹持凸起与所述第二夹持凹槽配合,所述第一夹持凹槽与所述第二夹持凸起配合,并且咬合状态下,所述第一夹持凸起和所述第二夹持凸起围成六边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动力单元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动力组件,从而驱动夹紧臂转动,使得位于不同的夹紧臂上的夹持部相对靠拢或分离,从而实现夹紧或释放工件,动力单元的控制端与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单元(如PLC)通信连接,通过控制动力单元的工作状态来控制夹子夹紧或释放工件,从而实现与自动生产线高度的兼容性;
动力组件和传动机构均设置在向内凹陷的收纳部内,从而保证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紧凑,尺寸可以做到很小,尤其是夹持部的厚度不大于3.5mm,基座的厚度不大于5.5mm,从而保证轻量化的设计,降低了动力单元的负荷;
第一夹持凸起和第二夹持凸起在咬合状态下围成六边形,从而将工件夹持的更加牢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基座;2、滑动座;3、啮合带;31、第一啮合带;32、第二啮合带;4、齿轮;41、第一齿轮;42、第二齿轮;5、气缸;6、工件;71、第一夹持部;72、第二夹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志强,未经杨志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435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链条用扁丝料表面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塑胶壳件自动打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