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通气阀及汽车后桥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55996.8 | 申请日: | 2015-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5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黄旭宁;钮微龙;姚晓东;李红超;张清华;胡念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7/04 | 分类号: | F16K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气 汽车 后桥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气阀及汽车后桥总成。
背景技术
在汽车后桥总成上,通气阀作为通气装置,起着平衡后桥总成内、外压力,以及防止外部泥水、灰尘等杂质进入后桥总成内部的作用。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通气阀主要包括通气阀帽、橡胶垫片、弹簧和带有通孔的通气阀体。具体地,通气阀帽套设在通气阀体的上部、并与通气阀体采用铆接相连,以使通气阀帽与通气阀体之间存在通气空隙,弹簧的上端与通气阀帽上端的内壁相抵、弹簧的下端将橡胶垫片压紧在通气阀体的上端面上,并堵盖住通气阀体上的通孔。在使用过程中,当后桥总成的运转温度达到90度以上时,后桥总成中的齿轮油则形成油蒸汽并产生气压,继而当后桥总成的内部气体压力大于弹簧压力时,则橡胶垫片将被顶起而向上开启,从而油蒸汽可以通过通气阀体内的通孔、以及通气阀帽与通气阀体间的通气空隙中泄出,进而实现排气功能,以起到平衡后桥总成内、外压力的作用。
然而,本申请发明人发现使用上述通气阀时,在通气阀帽与通气阀体间的通气空隙处,油蒸汽容易与外部的尘土混合,从而在通气空隙处产生油污,进而影响通气阀在后期使用时的通气畅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通气阀及设置有通气阀的汽车后桥总成,用于解决在通气阀帽与通气阀体间的通气空隙处产生油污,所导致的通气阀的通气畅通性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通气阀,包括:具有通孔的通气阀体,且所述通孔的内壁上设有通气口;可封盖在所述通孔的开口上的通气阀盖;设于所述通孔中的柱状阀芯,所述柱状阀芯的外圆周面上设有气流通道,在所述柱状阀芯和所述通气阀盖之间设有使所述柱状阀芯复位的弹性元件;使用过程中,当所述柱状阀芯与所述弹性元件相对的一侧受到的气体压力大于所述弹性元件的弹力时,所述柱状阀芯朝靠近所述弹性元件的方向运动,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通气口连通,以使所述通孔位于所述柱状阀芯两侧的空间连通。
其中,所述气流通道为螺旋环状结构,或所述气流通道为多个相互连通的圆形环结构;所述气流通道的入气口为开口结构,所述气流通道的出气口为闭口结构。
具体地,所述通气口包括圆环结构的第一通气口和第二通气口,且所述第一通气口与所述第二通气口分别位于所述柱状阀芯的两侧间隔设置;所述气流通道包括螺旋环结构的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分别位于所述柱状阀芯的中间区域的两侧间隔设置,且所述柱状阀芯的所述中间区域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通气口和所述第二通气口的口径;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远离所述中间区域的一侧为开口结构,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临近所述中间区域的一侧为闭口结构;使用过程中,所述闭口结构可位于所述第一通气口或所述第二通气口处,以使所述通孔位于所述柱状阀芯两侧的空间连通。
实际应用时,所述通气阀还包括设于所述通孔靠近所述通气阀盖的区域内的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且所述隔板上设有多个贯穿所述隔板厚度的网孔;在所述隔板与所述弹性元件相对的一端上设有吸油装置,且所述吸油装置与所述通孔的内壁相贴合。
其中,所述通气阀体与所述通气阀盖相对的一端连通有进气道;所述进气道内设有挡油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挡油装置上设有伸向所述进气道的进气口的尖刺结构。
优选地,所述挡油装置为挡油片;所述进气道的内侧壁上连接有多个所述挡油片,每个所述挡油片均朝向所述进气道的进气口方向倾斜设置、且多个所述挡油片交错分布在所述进气道内。
实际应用时,所述通气阀体临近所述通气阀盖的区域处设有隔水通气装置,且所述隔水通气装置与所述通孔的内壁相贴合。
其中,所述柱状阀芯包括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柱状阀芯之间通过弹性元件连接;每个所述柱状阀芯均与所述通孔的内壁上的所述通气口配合使用。
一种汽车后桥总成,所述汽车后桥总成内设置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通气阀。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气阀具有以下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559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