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用PowerPAD封装形式的陶瓷外壳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59247.2 | 申请日: | 2015-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47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倩;彭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3/08 | 分类号: | H01L23/08;H01L23/053;H01L23/367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米文智 |
地址: | 05005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powerpad 封装 形式 陶瓷 外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外壳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PowerPAD封装是热增强的标准型IC封装,具有优异的热传导性能,是其它封装热传导性能的3倍。PowerPAD封装能够使组件无需配备大体积的散热片,因而广泛应用于集成度高、电流大的各类高密度集成电路系统,是当前系统封装发展的趋势。
常规PowerPAD封装是一种体积小、重量轻、适于表面安装的封装技术。此种封装的散热片暴露在IC的底部,这在芯片与封装外壳之间提供了极低的热阻通路。但PowerPAD封装多采用塑料外壳,而塑料封装在散热性、耐热性、密封性等方面不能满足军用、航空、航天等领域高可靠性、高气密性要求。而氧化铝陶瓷外壳同时具备可多层布线、高可靠性、高气密性等特点,制备工艺成熟等优点,能够有效减小集成后器件体积和重量,实现小型化,满足多种引线阵列排布输出,具有良好的优越性,因此急需研发一款采用PowerPAD封装形式的陶瓷外壳,以满足军用、航空、航天等领域高可靠性、高气密性、散热性好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PowerPAD封装形式的陶瓷外壳,散热性好、耐热性高、高气密性、机械可靠性高,能够适用于军用、航空、航天等领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采用PowerPAD封装形式的陶瓷外壳,包括陶瓷体和散热片,所述陶瓷体为通腔结构,散热片通过专用焊料焊接在陶瓷体底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金属封口环,所述金属封口环焊接于陶瓷体顶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金属引线,所述金属引线与陶瓷体进行焊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片根据使用需求,分为T型、倒T型或一字型。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陶瓷体为多层氧化铝陶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多层氧化铝陶瓷结构,散热性好、耐热性高、高气密性、机械可靠性高,能够应用到军用、航空、航天等领域;有效减小集成后器件体积和重量,从而实现小型化;满足多种金属引线阵列排布输出,金属引线节距包括1.27mm、0.80mm、0.65mm、0.635mm、0.50mm等;同时可实现多层布线、灵活设计,满足用户电气连接要求;能够满足抗24h盐雾要求;气密性≤1×10-3 Pa·cm3/s,A4,具有高气密性的优点;可在温度循环(-65~150)℃,100次后,满足A4方法检漏≤1×10-3 Pa·cm3/s;具有机械可靠性高的优点,恒定加速度满足30000g,Y1方向,1min。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CSOP类陶瓷封装的典型结构;
图5是本实用新型CQFP类陶瓷封装的典型结构;
图6是本实用新型FP类陶瓷封装的典型结构;
图7是本实用新型LCC/CQFN类陶瓷封装的典型结构;
在附图中:1、盖板,2、金属封口环,3、陶瓷体,4、芯片,5、散热片,6、金属引线,7、PCB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采用PowerPAD封装形式的陶瓷外壳,包括金属引线6、陶瓷体3、散热片5和金属封口环2,金属封口环2焊接于陶瓷体3顶部,金属引线6焊接于陶瓷体3底部,陶瓷体3为多层氧化铝陶瓷通腔结构。盖板1位于金属封口环2上,盖板1、金属封口环2、陶瓷体3以及散热片5构成一个密闭空间。芯片4位于密闭腔体内部,并焊接在散热片5上,金属引线6与PCB板7连接。金属引线6与陶瓷体3的功能与常规外壳一致,金属封口环2用于平行缝焊封口。散热片5呈T型,T型散热片5通过专用焊料焊接在陶瓷体3底部。如图4为设计的一种CSOP类陶瓷封装,其散热片5采用T型结构。图7为设计的一种LCC/CQFN类陶瓷封装,其散热片5也采用T型结构。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592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岛多芯片封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水冷用磁控管水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