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电增量编码器Z道信号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71236.6 | 申请日: | 2015-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07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封钦华;李涛;李耀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华宇电子测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5/347 | 分类号: | G01D5/34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6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电 增量 编码器 信号 采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电编码器信号采集装置,特别是一种光电增量编码器Z道信号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光电增量编码器Z道采集技术,要求环扇形平均弧长为2T、1T、1/2T或1/4T,所述的“T”为:T=2∏r/n,r为A道和B道的半径的平均值,n为光电增量编码器的线数。对于2500线以上直径58毫米以下的光电编码器而言,T的长度是很短的,T乘上环扇形径向长度即为环扇形面积,同样这个面积也是很小的,在这样很小的面积上光电接收器产生的电压值也是很小的,现有技术都采用多个环扇形面积集合采集法,来解决单个面积电压值小的问题。如51环扇形排布法,透光19个环扇形,不透光32个环扇形,光电接收器外道的中间过程透光不小于11个,内道的中间过程不大于8个,在比较器上反相不导通工作的差值为:11个-8个=3个,导通工作时正相差值为:19个-0个=19个。本发明Z道采集装置可以达到比较器正相导通时为22个透光环扇形,不导通时反相为10个环扇形,增加了正相导通时的环扇形个数,加大了反相不导通时比较器的反差值,比较器工作的稳定性比现有技术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光电增量编码器Z道信号采集装置,解决现有的51个环扇形排布法得到的检出位置和中间过程正相和反相电压值反差较小、不能很好的获得理想输出值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Z道信号采集装置包括:转动盘、动光栅条、定光栅片、光电接收器、红外平行光发射二极管和信号比较器;动光栅条连接在转动盘上;动光栅条和定光栅片及光电接收器位于同一圆周运动轨迹上;红外平行光发射二极管、动光栅条、定光栅片和光电接收器顺序安装,定光栅片遮住光电接收器,红外平行光发射二极管垂直于定光栅片照射,中间隔有转动盘;光电接收器的输出信号与信号比较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的动光栅条包括:动光栅75T格外条和动光栅75T格内条;动光栅75T格外条在外侧,动光栅75T格内条在内侧;动光栅75T格外条和动光栅75T格内条分别为动光栅外条75个环扇形和动光栅内条75个环扇形。
所述的定光栅片包括:定光栅外条和定光栅内条;定光栅外条在外侧,定光栅内条在内侧;定光栅外条和定光栅内条分别为定光栅外条75个环扇形和定光栅内条75个环扇形;定光栅外条和定光栅内条的75个环扇形中有22个透光,53个不透光,按规定排列。
所述的光电接收器有二道光电接收器,分别光电接收器外道和光电接收器内道。
所述的红外平行光发射二极管垂直位于定光栅片的上方,中间隔有转动盘。
动光栅外条和定光栅外条及光电接收器外道位于同一圆周运动轨迹上;动光栅内条和定光栅内条及光电接收器内道位于同一圆周运动轨迹上;光电外道接收器外道和光电接收器内道的输出信号分别与信号比较器的负输入端和正输入端连接。
所述的信号比较器是运算放大器的一种,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与光电接收内道的输出端连接;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与光电接收器的外道的输出端连接,运算放大器的正、负输入端均通过电阻接电源负极;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电阻与正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电阻与正电源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华宇电子测控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华宇电子测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712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