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双后轴检测车的路基回弹模量测定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73445.4 | 申请日: | 2015-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6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燕;成志强;常爱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1C23/01 | 分类号: | E01C23/01;E02D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张水俤 |
地址: | 030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双后轴 检测 路基 回弹 测定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路基性能评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到一种基于双后轴检测车的路基回弹模量测定系统。
背景技术
路基回弹模量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中唯一表征路基特性的力学指标,该指标的准确测定对沥青路面设计至关重要。现行《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中,采用承载板法(T 0943-2008)、贝克曼梁法(T 0944-1995)直接测定路基回弹模量。
现场路基回弹模量测试中,承载板法需采用千斤顶逐级加载卸载,其测试过程缓慢,且便捷性较差,故多采用贝克曼梁法进行路基回弹模量测试。贝克曼梁法进行路基回弹模量测试时,采用的检测车为后轴10t标准轴载BZZ-100的“标准车”。但目前我国符合“标准车”参数的车型产量日趋减少,导致路基回弹模量测试时,“标准车”不标准的现象,直接影响路基回弹模量测量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且测量精确的基于双后轴检测车的路基回弹模量测定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双后轴检测车的路基回弹模量测定系统,所述路基回弹模量测定系统包括双轴车参数标定系统和双轴车路基弯沉检测系统;所述双轴车参数标定系统包括地磅8;所述双轴车路基弯沉检测系统包括双后轴八轮货车1和贝克曼梁弯沉检测仪2;所述贝克曼梁弯沉检测仪2共有四个,其探头分别置于双后轴八轮货车1后后轴的左侧轮隙间4、左侧轮内侧5、右侧轮隙间6和右侧轮内侧7四个测点上;所述百分表3共有四个,分别安装于四架贝克曼梁弯沉检测仪2的测定杆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双后轴检测车的路基回弹模量测定系统,所述双后轴八轮货车1的后前轴与后后轴单轮传压面当量圆直径18.15±0.5cm,双后轴轴距1350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双后轴检测车的路基回弹模量测定系统,所述双后轴八轮货车1的双后轴轴载为200±1kN,轮胎充气压力1.20±0.05MPa,后前轴与后后轴载重差小于2kN。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双后轴检测车的路基回弹模量测定系统,所述贝克曼梁弯沉检测仪2的贝克曼梁长5.4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双后轴检测车的路基回弹模量测定系统,所述左侧轮隙间4和右侧轮隙间6处的测点均位于沿行车方向前进距离3-5cm处;所述左侧轮内侧5和右侧轮内侧7处的测点位于距离轮胎内侧边缘3-5cm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双后轴检测车的路基回弹模量测定系统,所述双后轴八轮货车1为福田货车或依维柯红岩双后轴货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双后轴检测车的路基回弹模量测定系统,所述贝克曼梁由铜铝合金制成,其前臂和后臂分别为3.5m和1.9m。
工作时,测定者吹哨发令指挥检测车缓缓前进,汽车前进的速度宜为5km/h左右。当百分表表针转到最大值时,迅速读取各百分表初读数,待汽车驶出弯沉影响半径后,再次读取各百分表终读数。依据各测点百分表读数分别计算轮隙间测点、轮内侧测点弯沉值。
依据E1=1.322pδ(1-μ2)/l轮隙间、E2=0.93pδ(1-μ2)/l轮内侧。(式中,E1、E2分别为轮隙间路基回弹模量、轮内侧路基回弹模量,MPa;p为检测车车轮垂直荷载,MPa;l为对应测点的回弹弯沉值,0.01mm;μ为路基材料泊松比;δ为检测车双圆荷载单轮传压面当量圆的半径,cm)计算不同弯沉测点路基回弹模量;依据E=(E1+E2)/2计算所测路基回弹模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基于双后轴检测车的路基回弹模量测定系统以常见的双后轴八轮货车作为路基回弹模量检测车,有效避免检测现场“标准车”不标准的现象;提出不同弯沉测点同时检测,分别反算路基回弹模量,可相互佐证不同测点弯沉检测结果,且克服由于检测车左右两侧轮载不均衡带来的试验误差,使路基回弹弯沉检测更加合理、准确。
附图说明
图1:基于双后轴检测车的路基回弹模量测定系统示意图;图2:双后轴八轮货车参数标定示意图;图3:测点位置示意图;双后轴八轮货车-1、贝克曼梁弯沉检测仪-2、百分表-3、左侧轮隙间-4、左侧轮内侧-5、右侧轮隙间-6、右侧轮内侧-7、地磅-8。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未经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734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风式全封闭声屏障
- 下一篇:一种长寿命桥面铺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