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纤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83284.7 | 申请日: | 2015-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898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赵海林;袁积鸿;王翔;刘发燕;盛小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中利光纤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37/01 | 分类号: | C03B37/01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810007 青***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冷却 装置 | ||
1.一种光纤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冷却管(1),在该冷却管(1)的高度方向的顶部固定有一上法兰连接板(12),该上法兰连接板(12)的上法兰连接板中心孔(121)与冷却管(1)的冷却管腔(11)相通,而在冷却管(1)的高度方向的底部固定有一下法兰连接板(13),该下法兰连接板(13)的下法兰连接板中心孔(131)同样与冷却管(1)的冷却管腔(11)相通,在冷却管(1)的外壁上包覆有导温层(14),导温层(14)的外表面由导温层封板(141)包护,在导温层封板(141)的右侧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T型螺钉槽(1411),该T型螺钉槽(1411)自导温层封板(141)的高度方向的上部贯通至下部,并且在该T型螺钉槽(1411)上以间隔状态配设有T型螺钉(14111);一对介质冷却管(2),该对介质冷却管(2)中的其中一根介质冷却管敷设在对应于所述冷却管(1)的左侧的所述导温层(14)内,而一对介质冷却管(2)中的另一根介质冷却管敷设在对应于冷却管(1)的右侧的导温层(14)内,并且一对介质冷却管(2)的下端的冷却介质引入口(21)在对应于所述下法兰连接板(13)的上方的位置探出导温层(14),一对介质冷却管(2)的上端的冷却介质引出口(22)在对应于所述上法兰连接板(12)的下方的位置同样探出导温层(14),而一对介质冷却管(2)的中部构成为S形循环弯曲,在使用状态下所述的冷却介质引入口(21)以及冷却介质引出口(22)通过管路与冷却介质供给装置连接;一惰性气体引入接管(3),该惰性气体引入接管(3)的一端在对应于所述冷却管(1)的下部的位置与冷却管(1)固定并且该惰性气体引接管(3)的出气口(31)与所述冷却管腔(11)相通,而惰性气体引入接管(3)的另一端探出所述的导温层(14)并且在使用状态下通过管路与惰性气体供给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管(1)的横截面形状呈圆形;所述的导温层(14)在冷却管(1)外形成横截面形状呈长方形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法兰连接板(12)以及下法兰连接板(13)的形状均呈长方体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光纤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上法兰连接板(12)的四周边缘部位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上法兰连接板固定孔(122);在所述的下法兰连接板(13)的四周边缘部位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下法兰连接板固定孔(1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导温层封板(141)外包覆有保温层(15),所述的T型螺钉(14111)、冷却介质引入口(21)、冷却介质引出口(22)和惰性气体引入接管(3)探出保温层(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介质为水,所述的冷却介质供给装置为水循环泵。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温层(14)为导热弹性橡胶、导热灌封胶或导热胶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惰性气体为氦气,所述的惰性气体供给源为氦气罐。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层(5)为岩棉保温层或石绵保温层。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法兰连接板(12)朝向上的一侧配设有上法兰连接板密封垫(123),在所述的下法兰连接板(13)朝向下的一侧配设有下法兰连接板密封垫(13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中利光纤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青海中利光纤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8328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