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实心轮胎胎边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85677.1 | 申请日: | 2015-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744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陈秀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13/02 | 分类号: | B60C1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合道英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9 | 代理人: | 刘辉;廉红果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心 轮胎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心轮胎,特别是指实心轮胎的胎边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使用之实心轮胎,广泛应用于低速行驶的高负荷工业车辆,由于实心轮胎胎体为全橡胶构成,其较充气轮胎硬度大、缓冲性及乘坐舒适性差,又加之轮胎在高负载的条件下运行,胎体胶料受挤压及蠕动后,胎体胶料受力变大,容易生热,随着胶料温度的逐渐升高,胎体胶料内的热量不易散去,易导致胎体胶料在高温条件下融熔,产生脱层等问题,造成轮胎的早期破坏,影响使用寿命。为了改善实心胎的乘坐舒适性及散热性能,在现有技术中通过实心胎胎边加孔来增强实心轮胎的散热性能,该设计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实心胎胎体胶料受力生热后,滞留在孔内的空气未能很好的置换,孔内的空气逐渐被加热,在孔内会形成一股热流,在高温热流下孔内胶料发生融熔,最后造成孔裂,直至轮胎早期破坏,因此实心胎散热问题还需进一步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确保轮胎整体刚性的同时可增强轮胎的散热性能,增加轮胎使用寿命的实心轮胎胎边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实心轮胎胎边结构,包括实心轮胎的胎体以及位于所述胎体两侧的胎边部,所述胎边部上设置有内凹的导流槽。
所述导流槽的位置设置在胎边部宽度的1/3~2/3处。
所述导流槽的宽度为所述胎边部宽度的8%~28%。
所述导流槽的深度为所述胎体两侧的胎边部导流槽中间位置处的两周向中心线之间形成的轴向宽度的15%~45%。
所述导流槽的深度可沿圆周方向等深或不等深设置,且所述导流槽最浅处的深度与最深处的深度的比值为25%~100%。
所述导流槽的最深处和最浅处之间连线与水平方向构成的角度为0°~45°。
所述导流槽沿所述胎边部的周向间隔设置或连续设置。
间隔设置的单个所述导流槽的两端面设置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垂直面构成的角度为5°~35°,所述倾斜面至所述导流槽的底面采用圆弧过渡。
所述导流槽设置为对称式的倒三角形截面,导流槽深度由中间向两侧逐渐变浅。
所述导流槽的倒三角截面的中心部位设置成下凹的孔状,并且导流槽深度由中间的孔状向两侧逐渐变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的实心轮胎在高负载运行的情况下,通过导流槽的设置,可将热流通过导流槽由深向浅导出,从而增强槽内空气的流动与置换,达到散热效果,另外由于胎边部的刚性适当下降,也提高了轮胎的乘坐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截面图;
图4为图2中的A-A′截面图;
图5为导流槽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6为导流槽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与图2所示,实心轮胎胎边结构,包括实心轮胎的胎体1以及位于胎体1两侧的胎边部2,为增强实心轮胎的散热性能,在胎边部2上沿周向间隔或连续地设置导流槽3,导流槽3的位置设置在胎边部的宽度W2的1/3~2/3处,且导流槽3的宽度W1为胎边部2宽度W2的8%~28%,若导流槽3的宽度W1过小,则会影响轮胎的散热性能,若导流槽3的宽度W1过大,胎边的刚性下降,在高负载的情况下,轮胎易出现早期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856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挂线方便的架线智能故障指示器
- 下一篇:电机转速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