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外波长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10980.2 | 申请日: | 2015-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86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浩远;郭子昂;赵振平;顾宝龙;黄建民;闫旭;俞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上海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J5/02 | 分类号: | G01J5/02;G01J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9 | 代理人: | 杜林雪 |
地址: | 20160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波长 采集 装置 | ||
1.一种红外波长采集装置,包括连接件(1)、连接套筒(4)、冷却套筒(7)、反射镜(11)和反射镜套筒(10),其特征是:所述的反射镜(11)分为顶端和底端,且底端大于顶端,反射镜(11)安装在冷却套筒(7)内底部,反射镜(11)的较大端外壁与冷却套筒(7)内壁紧密贴合,反射镜(11)中部有一横向通孔(Ⅷ),反射镜(11)底部亦开有一纵向盲孔(Ⅴ)和反射镜(11)的横向通孔(Ⅷ)连通,所述的反射镜套筒(10)位于冷却套筒(7)内,且反射镜套筒(10)下端内侧与反射镜(11)的较小端外壁紧密贴合,连接件(1)的中部有一纵向通孔(Ⅱ),连接件(1)的侧面开有一横向通气孔(Ⅰ),连接件(1)的横向通气孔(Ⅰ)与纵向通孔(Ⅱ)连通,连接套筒(4)下端穿过连接件(1)的纵向通孔(Ⅱ)套装在冷却套筒(7)内,同时,连接套筒(4)下端插入反射镜套筒(10)上端内部,且连接套筒(4)下端外壁和反射镜套筒(10)内壁贴合,冷却套筒(7)上端插入连接件(1)的纵向通孔(Ⅱ)下端,冷却套筒(7)与连接套筒(4)、反射镜套筒(10)之间均存在间隙,间隙同时连通连接件(1)的横向通气孔(Ⅰ)与反射镜(11)的横向通孔(Ⅷ)构成一通气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波长采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连接件(1)为带颈法兰,包括颈部与肩部二部分,且连接件(1)的横向通气孔(Ⅰ)位于颈部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外波长采集装置,其特征是:连接件(1)的肩部有四个螺纹孔(Ⅲ)均匀分布在纵向通孔(Ⅱ)四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波长采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红外波长采集装置还包括调整螺母(2)、光纤(3)、弹簧(5)、垫块(6)和透镜(8),所述的调整螺母(2)中部有一纵向通孔,调整螺母(2)与连接件(1)的纵向通孔(Ⅱ)上端螺纹连接,连接件(1)的纵向通孔(Ⅱ)上部安装有一弹簧(5),连接套筒(4)靠近上端侧设有一圆形凸台,弹簧(5)将连接套筒(4)的凸台抵在调整螺母(2)底端,连接套筒(4)的凸台以上部分套装在调整螺母(2)的纵向通孔(Ⅱ)内,连接套筒(4)凸台以下部分穿过连接件(1)的纵向通孔(Ⅱ)套装在冷却套筒(7)内,所述的垫块(6)外壁和连接件(1)的纵向通孔(Ⅱ)内壁铆接,冷却套筒(7)上端外壁与垫块(6)内壁紧密贴合并焊接,透镜(8)胶粘在连接套筒(4)的内孔底部,所述的光纤(3)同时穿入调整螺母(2)的纵向通孔和连接套筒(4)的内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红外波长采集装置,其特征是:垫块(6)和冷却套筒(7)的插入深度不超过连接件(1)的横向通气孔(Ⅰ)下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波长采集装置,其特征是:反射镜(11)的中部设有一定位键(Ⅵ),反射镜套筒(10)的底部有一可以使定位键(Ⅵ)嵌入的定位凹槽(Ⅳ),反射镜(11)与反射镜套筒(10)通过定位键(Ⅵ)与定位凹槽(Ⅳ)的对接嵌套,其余接触部位胶粘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红外波长采集装置,其特征是:冷却套筒(7)与反射镜套筒(10)在反射镜(11)的反射面(Ⅶ)的水平方向均设有一同一尺寸的开口,且开口上下端位置分别与反射面(Ⅶ)的上下端水平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红外波长采集装置,其特征是:连接套筒(4)底部为阶梯孔,且阶梯孔的内径大于连接套筒(4)其余部分的内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红外波长采集装置,其特征是:透镜(8)的直径与连接套筒(4)底部的阶梯孔的内径相匹配,且透镜(8)胶粘在阶梯孔内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红外波长采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红外波长采集装置还包括定位块(9),所述的定位块(9)插在连接套筒(4)底部的阶梯孔内,定位块呈环状从透镜(8)底部抵在透镜(8)下,焊接在连接套筒(4)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上海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上海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1098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锻压机支撑装置
- 下一篇:配合双吐丝制钉机的尖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