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外波长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10980.2 | 申请日: | 2015-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86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浩远;郭子昂;赵振平;顾宝龙;黄建民;闫旭;俞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上海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J5/02 | 分类号: | G01J5/02;G01J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9 | 代理人: | 杜林雪 |
地址: | 20160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波长 采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外波长采集装置,属于红外探测领域。
背景技术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是一种高温、高速旋转的机械装置,其工作状态不同于一般的旋转机械,处在高温、油雾和振动的恶劣环境中,因此对测量涡轮叶片温度的探测仪器要求非常苛刻,需要探测仪器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耐热性,且测量方式必须为非接触式。现有的红外波长采集装置,往往因为耐热性不佳而影响了装置的测量结果,造成数据误差大、仪器受损等结果,且无法调整探测仪器以对应不同的测试对象,但涡轮温度测量是航空测试领域的关键技术,探测仪器的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航空测试系统性能的好坏,因此好的探测仪器对于涡轮叶片温度测量相当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波长采集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探测装置因耐热性差,从而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同时现有的探测器无法调整以对应不同的测试对象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红外波长采集装置,包括连接件、连接套筒、冷却套筒、反射镜和反射镜套筒,所述的反射镜分为顶端和底端,且底端大于顶端,反射镜安装在冷却套筒内底部,反射镜的较大端外壁与冷却套筒内壁紧密贴合,反射镜中部有一横向通孔,反射镜底部亦开有一纵向盲孔和反射镜的横向通孔连通,所述的反射镜套筒位于冷却套筒内,且反射镜套筒下端内侧与反射镜的较小端外壁紧密贴合,连接件的中部有一纵向通孔,连接件的侧面开有一横向通气孔,连接件的横向通气孔与纵向通孔连通,连接套筒下端穿过连接件的纵向通孔套装在冷却套筒内,同时,连接套筒下端插入反射镜套筒上端内部,且连接套筒下端外壁和反射镜套筒内壁贴合,冷却套筒上端插入连接件的纵向通孔下端,冷却套筒与连接套筒、反射镜套筒之间均存在间隙,间隙同时连通连接件的横向通气孔与反射镜的横向通孔构成一通气道。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件为带颈法兰,包括颈部与肩部二部分,且连接件的横向通气孔Ⅰ位于颈部的一侧。
进一步的,连接件的肩部有四个螺纹孔均匀分布在纵向通孔四周。
进一步的,所述的红外波长采集装置还包括调整螺母、光纤、弹簧、垫块和透镜,所述的调整螺母中部有一纵向通孔,调整螺母与连接件的纵向通孔上端螺纹连接,连接件的纵向通孔上部安装有一弹簧,连接套筒靠近上端侧设有一圆形凸台,弹簧将连接套筒的凸台抵在调整螺母底端,连接套筒的凸台以上部分套装在调整螺母的纵向通孔内,连接套筒凸台以下部分穿过连接件的纵向通孔套装在冷却套筒内,所述的垫块外壁和连接件的纵向通孔内壁铆接,冷却套筒上端外壁与垫块内壁紧密贴合并焊接,透镜胶粘在冷却套筒的内孔底部,所述的光纤同时穿入调整螺母的纵向通孔和连接套筒的内孔中。
进一步的,垫块和冷却套筒的插入深度不超过连接件的横向通气孔下壁。
进一步的,反射镜的中部设有一定位键,反射镜套筒的底部有一可以使定位键嵌入的定位凹槽,反射镜与反射镜套筒通过定位键与定位凹槽的对接嵌套,其余接触部位胶粘连接。
进一步的,冷却套筒与反射镜套筒在反射镜的反射面的水平方向均设有一同一尺寸的开口,且开口上下端位置分别与反射面的上下端水平对应。
进一步的,连接套筒底部为阶梯孔,且阶梯孔的内径大于连接套筒其余部分的内径。
进一步的,透镜的直径与连接套筒底部的阶梯孔的内径相匹配,且透镜胶粘在阶梯孔内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红外波长采集装置还包括定位块,所述的定位块插在连接套筒底部的阶梯孔内,定位块呈环状从透镜底部抵在透镜下,焊接在连接套筒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红外波长采集装置,该实用新型在探测高温温度时,因为压缩气体从连接件的横向通气孔Ⅰ进入,反射镜的底部孔中排除,外部的常温不会传递到内部,使得该探测仪器的使用寿命增大;针对不同的测试对象,该探测仪器的透镜位置可调,因此使用范围广;因为法兰可以安装在支架上或移动部件上,探测范围可由法兰的安装方式决定可进一步增大该探测仪器的探测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红外波长采集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红外波长采集装置的主视剖面图;
图3为连接件的主视剖视图;
图4为反射镜套筒的正等轴测图;
图5为反射镜的正等轴测图。
其中,1连接件、2调整螺母、3光纤、4连接套筒、5弹簧、6垫块、7冷却套筒、8透镜、9定位块、10反射镜套筒、11反射镜,Ⅰ横向通气孔,Ⅱ纵向通孔,Ⅲ螺纹孔,Ⅳ定位凹槽,Ⅴ纵向盲孔,Ⅵ定位键,Ⅶ反射面,Ⅷ横向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上海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上海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109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锻压机支撑装置
- 下一篇:配合双吐丝制钉机的尖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