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制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11526.9 | 申请日: | 2015-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45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王钦普;赵佳;赵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7/26 | 分类号: | B60L7/26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妍 |
地址: | 252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制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制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的动力与控制系统与传统汽车相比有着比较大的区别,制动时利用ISG电机回收能量(又称回馈制动)是电动汽车的先天优势,也是电动汽车降低能耗的一大利器。制动能量回收技术被国内外电动汽车制造商广泛研究并应用。应用制动能量回收先进技术的同时,电动汽车并没有完全摒弃传统汽车中已经十分成熟的机械液压或气压制动系统以及制动防抱死防拖滑技术,依旧安装着ABS辅助制动系统。这种广泛采用的组合制动方案看似十分合理,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控制方法不恰当会造成各种制动问题,严重时导致安全事故。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1、驾驶员踩制动踏板时,电机是否回收制动能量以及回收电流的变化,会带来不同的制动力,给驾驶员的感觉不一样,无法预判制动距离。制动过程中若能量回收状态变化大,会引起车辆前冲,容易导致安全事故。
2、制动过程中,若ABS系统正在起作用,ISG电机继续回收能量反拖驱动轴,会影响车辆前后轴制动力矩的分配,干扰ABS的控制策略,不仅无法缩短制动距离,反而会延长制动距离降低制动效能。
3、驾驶员不能单独利用回馈制动系统制动车辆,无法控制回馈制动效能的大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制动系统,一套完整的适用于电动汽车的制动方案,有机的融合机械制动、辅助制动和回馈制动,消除电动汽车制动过程中的干涉问题,提高制动效能,提升驾驶员对制动系统的操控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汽车制动系统,包括ABS控制单元、整车控制器及电机控制器,所述ABS控制单元、整车控制器和电机控制器通过CAN总线连接并传递报文信息;
制动手柄和制动回收状态显示装置都连接整车控制器;电机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电机;
多个车轮转速传感器都连接所述ABS控制单元的输入端;
ABS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压力调节阀调节制动气室内气体的压力,或者ABS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压力补给阀调节制动气室内气体的压力;
制动总泵与制动踏板连接;制动总泵为制动气室输送制动气。
所述压力调节阀包括第一压力调节阀、第二压力调节阀、第三压力调节阀及第四压力调节阀,所述ABS控制单元输出端中的四个分别连接第一压力调节阀、第二压力调节阀、第三压力调节阀及第四压力调节阀的控制端;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和第二压力调节阀的进气端连接制动总泵,出气端连接各自的制动气室。
所述ABS控制单元的一个输出端连接压力补给阀的控制端;
所述压力补给阀的进气端连接气源,出气端连接双向单通阀;
所述双向单通阀的一侧进气端接制动总泵,另一侧进气端接压力补给阀的出气端,所述双向单通阀的出气端接第三压力调节阀和第四压力调节阀的进气端;所述第三压力调节阀和所述第四压力调节阀的出气端连接各自的制动气室。
所述车轮转速传感器设有四个,每个车轮设置一个。
所述电机为ISG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有机的融合了机械制动、辅助制动和回馈制动,消除电动汽车制动过程中的干涉问题,提高制动效能,提升驾驶员对制动系统的操控体验。
2、无需改动原有制动系统,通过增加制动手柄实现独立控制电机回馈制动强度的功能,最大限度的回收制动能量,减少机械摩擦制动系统的使用频率,提高制动摩擦副的使用寿命。
3、通过压力补给阀实现电机回馈制动退出时机械摩擦制动力的补给功能,避免制动过程出现车辆前冲的现象,提高了制动平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制动方式的实施方法;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际回收制动力的实施方法;
图中,1、车轮转速传感器;2、制动气室;3、第一压力调节阀;4、制动总泵;5、ABS控制单元;6、双向单通阀;7、压力补给阀;8、电机控制器;9、整车控制器;10、ISG电机;11、制动手柄;12、制动回收状态显示装置;13、制动踏板;14、第二压力调节阀;15、第三压力调节阀、16、第四压力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115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太阳能电动汽车
- 下一篇:LED仪表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