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自动修复缓冲吸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42837.1 | 申请日: | 2015-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263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马云海;张鑫;彭杰;付君;佟金;裴高院;范雪莹;高知辉;王虎彪;尚文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19/20 | 分类号: | B60R19/20;B60R19/26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邵铭康;朱世林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自动 修复 缓冲 装置 | ||
1.汽车自动修复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横梁(1)、吸能盒Ⅰ(2)、压电薄膜Ⅰ(3)、固定架(4)、溢流管(5)、压力继电器(6)、溢流阀(7)、回流管(8)、溢流阀进流管(9)、微型往复泵(10)、液箱出流管(11)、液箱(12)、液位计(13)、滤清器(14)、吸能盒Ⅱ(15)、压电薄膜Ⅱ(16)、连接板(17)、溢流阀出流管(18)、吸能盒进流管(19)和吸能盒出流管(20)组成,其中固定架(4)后面的中心两边对称固接吸能盒Ⅰ(2)和吸能盒Ⅱ(15)的前端,吸能盒Ⅰ(2)和吸能盒Ⅱ(15)的后端对称固接于横梁(1)前面的中心两边;压电薄膜Ⅰ(3)固接于吸能盒Ⅰ(2)的上面后部;压电薄膜Ⅱ(16)固接于吸能盒Ⅱ(15)的上面后部;固定架(4)上面右部与溢流阀(7)的底面固接;固定架(4)前面左部与液箱(12)的后面板(28)固接;吸能盒进流管(19)的一端与吸能盒Ⅰ(2)的上面前部连通,吸能盒进流管(19)的另一端与吸能盒Ⅱ(15)的上面前部连通,吸能盒进流管(19)的右部经溢流阀出流管(18)与溢流阀(7)的后面连通;吸能盒出流管(20)的一端与吸能盒Ⅰ(2)的下面后部连通,吸能盒出流管(20)的另一端与吸能盒Ⅱ(15)的下面后部连通;回流管(8)一端与吸能盒出流管(20)的右部连通,回流管(8)另一端与液箱(12)的孔Ⅲ(33)连通,回流管(8)中部经溢流管(5)与溢流阀(7)的右侧连通;液位计(13)固接于液箱(12)的液位计窗(32);滤清器(14)固接于液箱(12)的孔Ⅰ(30);微型往复泵(10)后面经连接板(17)与固定架(4)的前面中部固接;微型往复泵(10)的一侧经溢流阀进流管(9)与溢流阀(7)的前面连通;微型往复泵(10)的另一侧经液箱出流管(11)与液箱(12)的孔Ⅱ(31)连通。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自动修复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能盒Ⅰ(2)和吸能盒Ⅱ(15)内填充非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由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和聚乙二醇溶液混合而成。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自动修复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箱(12)由左侧板(21)、电热栅格板Ⅰ(22)、电热栅格板Ⅱ(23)、电热栅格板Ⅲ(24)、底板(25)、前面板(26)、右侧板(27)、后面板(28)和顶板(29)组成,其中左侧板(21)、底板(25)、前面板(26)、右侧板(27)、后面板(28)和顶板(29)固接成长方形箱体,电热栅格板Ⅰ(22)、电热栅格板Ⅱ(23)和电热栅格板Ⅲ(24)按长方形箱体的长度方向平均间隔固接;顶板(29)后部所设的孔Ⅰ(30)位于电热栅格板Ⅱ(23)和电热栅格板Ⅲ(24)之间的位置;顶板(29)左前部所设的孔Ⅱ(31)位于左侧板(21)和电热栅格板Ⅰ(22)之间的位置;前面板(26)上所设的液位计窗(32)位于电热栅格板Ⅲ(24)和右侧板(27)之间的下部位置。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自动修复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热栅格板Ⅰ(22)、电热栅格板Ⅱ(23)和电热栅格板Ⅲ(24)结构完全相同,电热栅格板Ⅰ(22)、电热栅格板Ⅱ(23)和电热栅格板Ⅲ(24)上各设有16-20个孔Ⅳ(34),其中孔Ⅳ(34)直径d为16-20mm,纵排为4个,横排为4-5个,纵排间距a为30-40mm,横排间距b为30-4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4283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儿童安全座椅
- 下一篇:一种汽车座椅挂式多功能置物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