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伺服电机的滚珠丝杠开口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44498.0 | 申请日: | 2015-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0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马训鸣;俞齐鑫;杨青青;张庆杰;李海海;齐雪亭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D03C5/00 | 分类号: | D03C5/00;D03D47/3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048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伺服 电机 滚珠 开口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设备辅助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伺服电机的滚珠丝杠开口机构。
背景技术
开口机构是织机上五大机构之一,是织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的作用是把经丝按一定的规律分成上下两层,形成能通过纬线的通道-梭口。在织造过程中,通常是根据织物组织的要求和纹板图所定的提综顺序,控制综框或综丝的升降次序,织出规定组织的织物。
开口机构是喷气织机运动的关键部件,决定织机运动的平稳性和织物组织的品质。一般来说,在结构方面要求机构的结构简单、截面尺寸小、重量轻;而在运动方面,要求其能高速运转,这就形成了不同要求之间的矛盾。
目前,国内大多喷气织机采用的是共轭凸轮开口机构,在改变织物品种时,需要更换凸轮,这样就导致这种机构无法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要求。此外,为了适应高速运转的需求,共轭凸轮的弧线要具有极高的共轭精度,因而对材料的加工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解决织机开口的自适应问题,许多知名公司都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并已有成果问世,如:在2014上海国际纺机展上,日本丰田公司就推出一款新型的具有数字开口功能的喷气织机,该开口机构是对由独立式伺服马达驱动的各综框进行单独控制,能方便地设定每片综框的开口形式、静止角及闭口时间等,扩大了通用性;同时提高了织物品质、织造效率和织机的操作性能;但其制作成本昂贵,售价比普通织机高出数倍。
实际上,国内也有企业在开发同类产品,但均处在初级阶段,技术仍然不够成熟。因此,开发出一种能满足织机高速度及高精度要求,且价格低廉、操作容易的开口机构非常的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伺服电机的滚珠丝杠开口机构,应用于织机后实现了织机的高速运转,提高了织造效率;而且该机构结构部简单,制造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伺服电机的滚珠丝杠开口机构,包括有基于伺服电机的驱动单元和综框,综框连接有两根控制杆,用于配合基于伺服电机的驱动单元使控制综框做上、下往复运动;两根控制杆的下端分别通过一个弧型臂连接到一根水平设置的支架连杆上;支架连杆通过滚珠丝杠与基于伺服电机的驱动单元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
弧型臂的一端与控制杆连接,弧型臂的另一端与支架连杆连接,弧型臂中央设置有支撑轴;通过支架连杆左右运动能带动弧型臂绕支撑轴摆动。
滚珠丝杠的两端各连接一个联轴器,一个联轴器与基于伺服电机的驱动单元连接,另一个联轴器与支架连杆连接。
基于伺服电机的驱动单元,包括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与联轴器连接,伺服电机通过线路与伺服驱动器连接,伺服驱动器与PLC连接,PLC通过数据线与计算机的通讯端口连接。
PLC采用的是型号为6ES7322-1HH01-0AA0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基于伺服电机的滚珠丝杠开口机构,采用计算机控制伺服驱动器,进而由伺服驱动器控制伺服电机工作,综框在伺服电机的作用下按一定规律进行上、下运动,是一种实现织机自动开口的新技术,能够大大提高喷气织机的性能。
(2)本实用新型基于伺服电机的滚珠丝杠开口机构,结构较为简单,制作成本低,应用于纺织厂后,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织造成本。
(3)本实用新型基于伺服电机的滚珠丝杠开口机构,不仅具有尺寸小及重量轻的优势,而且能使织机实现高速运转,有效提高了劳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基于伺服电机的滚珠丝杠开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连杆,2.综框,3.弧型臂,4.滚珠丝杠,5.联轴器,6.伺服电机,7.计算机,8.PLC,9.伺服驱动器,10.控制杆,11.线路,12.数据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基于伺服电机的滚珠丝杠开口机构,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有基于伺服电机的驱动单元和综框2,综框2连接有两根控制杆10,用于配合基于伺服电机的驱动单元使控制综框2做上、下往复运动;两根控制杆10的下端分别通过一个弧型臂3连接到一根水平设置的支架连杆1上;支架连杆1通过滚珠丝杠4与基于伺服电机的驱动单元连接。
弧型臂3的一端与控制杆10连接,弧型臂3的另一端与支架连杆1连接,弧型臂3中央设置有支撑轴;通过支架连杆1左右运动能带动弧型臂3绕支撑轴摆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程大学,未经西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444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铜排加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提花机组件夹板优化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