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面发光LED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60556.9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961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徐之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东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32 | 分类号: | H01L33/32;H01L3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刘宪池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面 发光 led 芯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面发光LED芯片。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是一种能发光的半导体电子元件。这种电子元件早在1962年出现,早期只能发出低光度的红光,之后发展出其他单色光的版本,时至今日能发出的光已遍及可见光、红外线及紫外线,光度也提高到相当的光度。而用途也由初时作为指示灯、显示板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光二极管已被广泛的应用于显示器、电视机采光装饰和照明。
LED是一种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光能的固态半导体器件,相对于传统光源,LED具有体积小、使用寿命长、响应速度快、发光效率高的特点,因此LED成为一种备受瞩目的新型绿色光源进入照明领域。随着LED在照明及背光市场应用范围的逐年提高,中高功率器件的应用需求明显增高,但是现有技术中LED芯片通常为单个侧面出光,出光区域具有一定的限制。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双面发光LED芯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面发光LED芯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面发光LED芯片,所述LED芯片包括衬底以及位于衬底上的外延结构,所述外延结构包括位于衬底上的N型半导体层、位于N型半导体层上且相互分离设置的第一多量子阱发光层和第二多量子阱发光层、以及分别位于第一多量子阱发光层和第二多量子阱发光层上的第一P型半导体层和第二P型半导体层,所述N型半导体层上设置有N电极,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和第二P型半导体层上分别设置有第一P电极和第二P电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N电极位于第一多量子阱发光层或第二多量子阱发光层旁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N型半导体层下方设置有缓冲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多量子阱发光层和第二多量子阱发光层下方分别设有第一N型掺杂层和第二N型掺杂层,所述第一多量子阱发光层和第二多量子阱发光层上方分别设有第一P型掺杂层和第二P型掺杂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多量子阱发光层和第二多量子阱发光层材料为In0.06Ga0.94N。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N型掺杂层和第二N型掺杂层的材料为n-Al0.15Ga0.85N,第一P型掺杂层和第二P型掺杂层的材料为p-Al0.15Ga0.85N。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同一衬底上形成两个相互分离的LED发光个体,并共用一个对外连接引脚达到并联的电性特性,通过一组芯片即可实现LED双面发光效果,提高了LED芯片的发光效率,且制造工艺简单、控制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双面发光LED芯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部件或层“上”、与另一部件或层“连接”时,其可以直接在该另一部件或层上、连接到该另一部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相反,当部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部件或层上”、“直接连接在另一部件或层上”时,不能存在中间部件或层。
并且,应当理解的是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可以被用于描述各种元件或结构,但是这些被描述对象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这些描述对象彼此区分开。例如,第一P型半导体层可以被称为第二P型半导体层,并且类似地第二P型半导体层也可以被称为第一P型半导体层,这并不背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东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东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605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