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惯性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80126.3 | 申请日: | 2015-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579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壮坚;杨爱迪;周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极翼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21/18 | 分类号: | G01C2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惯性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飞行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惯性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人飞行器领域,剧烈的随机振动是惯性测量装置运行中面临的主要力学环境,振动容易引起惯性测量模块性能不稳定或电子元器件损坏,对惯性测量装置的稳定性影响很大。为了减小无人飞行器的随机振动对惯性测量装置的影响,中国专利申请号201010250948.8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微型惯性测量系统,该系统包括传感组件、内减振器、惯性测量单元壳体和下盖等部件,传感组件包括传感支架、惯性传感器和柔性测控电路板,惯性传感器焊接在柔性测控电路板上,柔性测控电路板覆盖传感支架的各平面,惯性检测单元壳体与下盖构成内腔,容纳传感支架和内减振器,内减振器包括多个内减振单元,各内减振单元安装在惯性检测单元壳体内壁与传感组件的各平面之间。该微型惯性测量系统实现了三向等刚度减振,使惯性测量系统的抗噪能力提高,降低了惯性传感器安装面的相对振幅。但是,该系统采用柔性电路板实现惯性传感器布局,柔性电路板容易出现连接不稳定的现象,且柔性电路板容易发生老化,造成惯性测量系统损坏,故障率高。并且,柔性电路板的安装面容易出现不平整的现象,使得内减振单元的安装面不平整,严重影响减振效果。另外,一旦柔性线路板出现故障又无法进行维护,只能报废整个惯性测量系统,报废率较高,造成资源浪费严重。另外,柔性电路板成本高昂,造成惯性测量系统的生产成本高,并且,一体式的传感支架的开模成本高,进一步提高了产品成本,高昂的成本制约了其广泛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惯性测量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新型惯性测量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多个减振件、第一配重块、第二配重块、电路板和惯性传感器,惯性传感器设置在电路板上,电路板设置在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之间,且电路板分别与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设置在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外侧,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减振件设置在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的各安装面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
优选地,还包括多个固定件,第一配重块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部,第二配重块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部,各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电路板安装槽,且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三连接孔,电路板设置在电路板安装槽内,第二配重块与第一配重块对应,固定件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连接。
优选地,减振件的数量为6个,其中,两个为减振垫,四个为减振垫圈。
优选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孔的数量均为4个。
优选地,还包括柔性连接线,柔性连接线一端与电路板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分别在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的各安装面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设置减振垫和减振垫圈,能够有效降低无人飞行器的工作振动频率对惯性传感器的影响。本实用新型的配重块采用分体式设计,能够实现惯性测量装置单独外置设置,方便使用。分体式设计的配重块组装后四个侧面均为中空结构,减小了配重块与壳体的接触面积,有效减少了振动传递路径,降低了振动传递,增强了减振效果,大大提高惯性传感器测量的稳定性。并且,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弹性中心点与物理重心重合,进一步提升减振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减振垫和减振垫圈直接与配重块接触,各减振垫和减振垫圈的安装面平整,保证各减振垫和减振垫圈能够充分发挥其减振功能,达到最佳减振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惯性测量装置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配重块采用分体式设计,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通过固定件连接组成配重块并实现电路板的固定,连接稳定可靠,保证了惯性测量模块连接的稳定性,故障率低,有效延长惯性测量模块的使用寿命。并且,如果发生部件故障,可将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拆开进行维修,大大降低了报废率,有效节约资源,降低产品成本。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维护方便、减振效果好且成本低廉、节约资源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型惯性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新型惯性测量装置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新型惯性测量装置的第一配重块、第二配重块与电路板的连接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极翼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极翼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801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