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震支柱单元与制动角单元的装配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03007.5 | 申请日: | 2015-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680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张焱钊;徐彬;唐海琪;郑兴腾;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4 | 分类号: | B23P19/04;B23P1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545007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支柱 单元 制动 装配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减震支柱单元与制动角单元的装配线。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出行的基本交通工具,汽车的安全性以及舒适性成为了人们选车的重要标准之一。
轮胎的外倾角是指轮胎中心平面与水平面法线之间的夹角,轮胎的外倾角是汽车安全性、舒适性的重要参数,合适的外倾角具有转向轻便、防止轮胎表面内外磨损不均匀、防止车桥承受载荷变形时出现车轮内倾,减少轴端小轴承及轮毂坚固螺母的负荷,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影响车胎外倾角的主要因素为悬架β角,β角控制超差将直接影响汽车轮胎外倾角,如图1中所示,悬架β角是由减震支柱单元与制动角单元形成的,具体是指制动角单元水平面与减震支柱单元轴线之间的夹角,该夹角是在减震支柱单元与制动角单元的装配线上形成的。减震支柱单元与制动角单元是通过螺栓装配连接的,三者之间为间隙配合。
悬架β角装配机构和悬架β角检测机构是装配线上的两个重要机构,装配线上的悬架β角装配机构包括分别承托减震支柱单元和制动角单元的承托机构,当减震支柱单元和制动角单元放置在承托机构上之后,悬架β角就已经确定。但是由于仅仅通过承托机构的支撑,而没有其他限位机构,在拧紧螺栓的过程中,减震支柱单元或者制动角单元容易出现上下窜动,悬架β角在不断发生变化,存在着超差隐患。
因此,如何能够避免悬架β角超差,保证减震支柱单元与制动角单元装配的准确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减震支柱单元与制动角装配单元的装配线,以便能够在装配过程中避免悬架β角超差,保证减震支柱单元与制动角单元装配的准确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震支柱单元与制动角单元的装配线,包括悬架β角装配机构和悬架β角检测机构,所述悬架β角装配机构包括:
用于承托减震支柱单元和制动角单元的第一承托机构;
与所述装配线固定相连的第一支架,且所述第一支架包括横置在所述装配线上方的第一悬梁;
设置于所述第一悬梁上,且分别用于向下压紧所述减震支柱单元和所述制动角单元的压紧机构。
优选地,所述压紧机构包括:
压紧缸;
设置于所述压紧缸的活塞杆底端,且用于与所述减震支柱单元和所述制动角单元接触的压紧块。
优选地,所述压紧块为尼龙压紧块。
优选地,所述压紧缸为油缸或气缸。
优选地,所述悬架β角装配机构还包括螺栓拧紧机构,且所述螺栓拧紧机构包括:
导向杆;
设置于所述导向杆一端的夹紧气缸;
设置于所述夹紧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且与所述导向杆滑动配合的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上设置有与待拧紧螺栓的头部或螺母中的一个适配的夹持套筒;
设置于所述导向杆另外一端的力矩扳手,所述力矩扳手的拧紧端与所述螺栓的头部或螺母中的另外一个适配;
设置在所述导向杆两端的手持把手,且所述手持把手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夹紧气缸和所述力矩扳手的操作按钮。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且用于吊装所述螺栓拧紧机构的吊装机构,且所述吊装机构包括:
与所述第一悬梁固连的支杆;
设置在所述支杆上的吊装轮;
所述螺栓拧紧机构上设置有吊装环,绕过所述吊装轮并穿过所述吊装环的绳索将所述螺栓拧紧机构吊装。
优选地,所述力矩扳手为气动力矩扳手或电动力矩扳手。
优选地,所述悬架β角检测机构包括:
用于承托所述减震支柱单元和所述制动角单元的第二承托机构;
与所述装配线固定相连的第二支架,且所述第二支架包括横置在所述装配线上方的第二悬梁和第三悬梁;
设置于所述第二悬梁上,且用于向下压紧所述制动角单元的制动压紧机构,和设置在所述第三悬梁上,且用于向下压紧所述减震支柱单元的减震压紧机构,所述减震压紧机构包括带有光电距离传感器,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压紧杆和第二压紧杆。
优选地,所述制动压紧机构用于与所述制动角单元接触的部位设置有尼龙压紧块;所述第一压紧杆和所述第二压紧杆用于与所述减震支柱单元接触的部位设置也设置有尼龙压紧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030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炮塔通用拆装台架
- 下一篇:一种滑轮铆压轴承的自动化铆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