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轻型无人直升机传动系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10905.3 | 申请日: | 2015-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71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黄康;巩淼;周志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D35/00 | 分类号: | B64D35/00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轻型 无人 直升机 传动系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轻型无人驾驶直升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轻型无人驾驶直升机的传动系统。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直升机是指由无线电地面遥控飞行和自主控制飞行的可垂直起降不载人飞行器,在构造形式上属于旋翼飞行器,在功能上属于垂直起降飞行器。近十几年来,随着复合材料、动力系统、传感器、尤其是飞行控制等技术的研究进展,无人驾驶直升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要研究无人驾驶直升机,传动系统的设计研究是避开不了的。它与旋翼系统、发动机并称为直升机的三大关键动部件。无人驾驶直升机的传动系统的作用是将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输出转速按一定的比例传递到旋翼、尾桨和各附件上去,是涡轴发动机动力输出不可缺少的传输部件,也是唯一的传输途径。国外先进直升机公司(波音、贝尔、西科斯基、欧直、AGUSTA等公司)在直升机研制中对传动系统的投入费用往往不低于发动机和旋翼,关键技术研制启动时间一般都早于直升机整机的研制。国外认为:“直升机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动系统的性能”,传动系统性能好坏将直接影响直升机的性能和可靠性。由于直升机传动系统的特殊特点,使发展中国家研制高性能的传动系统具有很大的难度,影响到直升机发展的水平。而航空发达国家长期以来严格禁止传动系统核心技术向我国出口或转移,逐步形成了对直升机传动技术和全球市场的垄断。所以我们只有对直升机传动系统进行独立自主研究,才能获得相关核心技术。
纵观我国50年的直升机发展历程,我国主要是引进生产专利、测绘仿制、机型改进、国际合作等,尽管已经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研发、试制、生产、成品配套、材料体系等工业基础和技术基础,但是整体上还是在测绘仿制中徘徊。
目前轻型无人驾驶直升机主减速器的主要结构有以下两类:1、由多级齿轮传动构成的主减速器,包括直齿轮或斜齿轮,以及锥齿轮,因此主减速器箱体往往需要至少三个箱体组成,其特点是结构简单,但是承载能力、效率较低,传动比范围小,多个箱体带来的润滑系统较难设计以及装配精度也难保证;2、模仿军用直升机主减速器结构由一级或多级行星齿轮系和多级直齿或斜齿和传动组成,呈纵向布置,纵向安装空间大,可靠性受行星齿轮系轴承寿命影响限制,对于多级行星齿轮系,可靠性较差,维修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和较高可靠性的轻型无人驾驶直升机传动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轻型无人直升机传动系统装置包括主减速器、尾减速器和中间传动轴系;
所述主减速器包括高速轴2、中间轴8和旋翼轴16,所述高速轴2和中间轴8相互平行,二者之间通过一对高速齿轮啮合传动;中间轴8和旋翼轴16相互垂直,二者之间通过一对低速锥齿轮啮合传动;
所述尾减速器包括尾减输入轴34和尾旋翼轴38,尾减输入轴34和尾旋翼轴38相互垂直,二者之间通过一对锥齿轮啮合传动;
所述高速轴2和尾减输入轴34由中间传动轴系连接;
所述中间传动轴系包括联轴器19和管轴28;
所述主减速器实现动力传递和分配,通过一对低速锥齿轮将低速传递至旋翼轴16;通过中间传动轴系将高速传递至尾旋翼轴38。
所述主减速器的高速轴2上设有高速斜齿轮4,与高速斜齿轮4啮合的中间斜齿轮6设于所述中间轴8上;中间轴8的一端设有低速主动螺旋锥齿轮17,与低速主动螺旋锥齿轮17啮合的低速从动螺旋锥齿轮18设于所述旋翼轴16上;主减速器将高速转换成低速传递至旋翼轴16。
所述尾减速器的尾减输入轴34上设有尾减主动螺旋锥齿轮33,与尾减主动螺旋锥齿轮33啮合的尾减从动螺旋锥齿轮32设于尾旋翼轴38上。
所述中间传动轴系包括联轴器19和管轴28;联轴器19的一端连接着高速轴2,另一端连接着管轴28的一端,管轴28的另一端连接着尾减输入轴34的输入端;管轴28上均布设有二个以上的支撑机构。
所述联轴器19为膜片联轴器。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轴承座24和自润滑轴承26,所述自润滑轴承26位于轴承座24内,所述轴承座24的下部设有用于固定安装的L形的支撑板。
所述联轴器19和管轴28之间通过过渡轴23固定连接。
所述自润滑轴承26和轴承座24之间设有圆环状的橡胶保护套2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109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云台连接结构、云台及飞行器
- 下一篇:用于电力领域的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