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对正弹性抓手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11577.9 | 申请日: | 2015-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725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余夏洋;谢伟钢;彭勇超;左庆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协鸿工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9/00 | 分类号: | B25J19/00;B25J1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44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弹性 抓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设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对正弹性抓手。
背景技术
在机器人从料笼取零件(如:缸套毛坯)的操作过程中,由于零件的差异性、料笼的不规则性以及人工摆放时的随意性,零件在存放料笼的时候,会出现高度参差不平的情况,而且有倾斜现象,这就导致自动化机器人从料笼取零件时难以准确抓取,影响了机器人取件的速度,降低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对正弹性抓手,在来料零件摆放不够规范的情况下也能准确抓取,降低设备的故障率,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对正弹性抓手,包括基座、2D视觉相机、光源、取料抓手、浮动装置及二号抓手,所述基座包括顶板及侧板,所述侧板与顶板的顶部连接构成一折弯形结构,所述光源安装在顶板的下沿,2D视觉相机安装在光源的中部,所述取料抓手通过浮动装置安装在侧板上且位于光源的下端,二号抓手安装在侧板的背面。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为若干LED灯排列设置,若干LED灯排列成构成圆形的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取料抓手及二号抓手均为三爪气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操作方便,通过加装2D工业视觉相机及一浮动装置,使得机器人抓手具备浮动功能,能够适应零件在垂直高度上±10mm的偏差、水平方向上±5mm的偏差及角度±5°的偏差,有效提高了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对正弹性抓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对正弹性抓手,包括基座1、2D视觉相机2、光源3、取料抓手4、浮动装置5及二号抓手6,所述基座1包括顶板11及侧板12,所述侧板12与顶板11的顶部连接构成一折弯形结构,所述光源3安装在顶板11的下沿,2D视觉相机2安装在光源3的中部,所述2D视觉相机2用于拍照确定零件位置,所述取料抓手4通过浮动装置5安装在侧板12上且位于光源3的下端,二号抓手6安装在侧板12的背面。
所述基座1用于与机器人法兰连接,基座1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以降低整体的重量。
所述2D视觉相机2用于拍照确定零件位置,所述光源3用于提供2D视觉相机2拍照时的辅助补光,光源3为若干LED灯排列设置,在本实用新型中,若干LED灯排列成构成圆形的形状,将2D视觉相机2设置在圆形排列的LED灯中间,以增加2D视觉相机2的光线效果,提高使用精度。
所述取料抓手4用于完成对料笼内工件的抓取,一定程度上弥补料笼零件在水平方向的偏差及角度偏差,所述二号抓手6用于对固定位置零件的抓取,所述取料抓手4及二号抓手6均采用高精度三爪气缸,该三爪气缸能保证各爪距离气缸中心距离时刻相等,在本实用新型中,各爪距离气缸中心距离设定的误差为0.02mm,这样能够使三爪气缸的夹紧面为圆形,中心保持在三爪气缸中心上,用以加持圆柱工件,使得工件具有自定心功能,从而消除水平方向的误差,在本实用新型中,能够实现水平方向上±5mm的偏差及角度±5°的误差。
所述浮动装置5与取料抓手4相连,使得取料抓手4具备浮动功能,以弥补料笼另找在垂直方向上的误差,浮动装置5设计浮动范围为20mm,即取料抓手4能有效弥补料笼零件垂直方向上±10mm的误差。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操作方便,通过加装2D工业视觉相机及一浮动装置,使得机器人抓手具备浮动功能,能够适应零件在垂直高度上±10mm的偏差、水平方向上±5mm的偏差及角度±5°的偏差,有效提高了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协鸿工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协鸿工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115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止管线缠绕的机器人连接机构
- 下一篇:用于运输钢管的机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