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动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32617.8 | 申请日: | 2015-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54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吴桂宝;储军;董良;张岩;胡磊;应卓凡;朱砂;高波;刘万喜;窦翠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10 | 分类号: | F16D65/10;F16D65/8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李轩;吴兰柱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动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动鼓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的鼓式制动系统通常包括鼓式制动器和随车轮转动的制动鼓。在制动时,制动管路的制动压力将传递到制动轮缸,而制动轮缸将鼓式制动器的制动蹄片撑开与制动鼓的内表面贴合产生摩擦力,从而实现制动。
由于每次制动时,制动蹄片与制动鼓都会发生摩擦,从而使得制动鼓的温度易于升高过快,进而降低了制动系统的制动效能,甚至导致制动失效。同时,由于制动鼓与制动蹄片之间的间隙较小,使得磨损产生的灰尘不易排出,从而导致制动鼓和制动蹄片出现异常磨损,进而缩短了两者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制动系统的制动效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动鼓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制动鼓的温度易于升高过快,灰尘不易排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动鼓结构,其包括安装面、制动摩擦面以及连接所述安装面与所述制动摩擦面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上设置有第一孔组和第二孔组,所述第一孔组包括多个均匀分布在所述连接面的周向上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孔组包括多个均匀分布在所述连接面的周向上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孔组靠近所述安装面与所述连接面的结合处,所述第二孔组远离所述安装面与所述连接面的结合处;所述制动摩擦面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散热孔组,所述散热孔组包括多个均匀分布在所述制动摩擦面的周向上的散热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互交错设置在所述连接面的周向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个数相同;每一个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与相邻的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之间的连线均为第一连线,各所述第一连线的长度是相同的。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的个数为8个,所述第二通孔的个数为8个。
优选地,所述散热孔组的个数为三个,分别为第一散热孔组、第二散热孔组以及第三散热孔组,所述第一散热孔组、所述第二散热孔组以及所述第三散热孔组依次分布在所述制动摩擦面的轴向上,各所述散热孔组中的所述散热孔依次分别为第一散热孔、第二散热孔、第三散热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孔以及所述第三散热孔相互交错设置在所述制动摩擦面的周向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孔与所述第二散热孔的个数相同;每一个所述第二散热孔的中心与相邻的所述第一散热孔的中心之间的连线均为第二连线,各所述第二连线的长度是相同的。
优选地,所述第三散热孔与所述第二散热孔的个数相同;每一个所述第三散热孔的中心与相邻的所述第二散热孔的中心之间的连线均为第三连线,各所述第三连线的长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孔以及所述第三散热孔的个数均为8个。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以及所述散热孔均为圆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动鼓结构,其既能够通过连接面上的第一孔组和第二孔组进行散热和排出灰尘,还能够通过制动摩擦面上的散热孔组进行散热和排出灰尘,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该制动鼓结构的散热性能和排出灰尘的能力,进而使得该制动鼓结构的温度不容易升高过快,灰尘较容易排出,大大地延长了该制动鼓结构和制动蹄片的使用寿命,使得制动系统能够长期具有较好地制动效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动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动鼓结构的主视图。
附图中标记:
11、安装面21、连接面22、第一通孔23、第二通孔
31、制动摩擦面32、第一散热孔33、第二散热孔
34、第三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动鼓结构,其包括安装面11、制动摩擦面31以及连接安装面11与制动摩擦面31的连接面21。其中,连接面21上设置有第一孔组和第二孔组,第一孔组包括多个均匀分布在连接面21的周向上的第一通孔22;第二孔组包括多个均匀分布在连接面21的周向上的第二通孔23;第一孔组靠近安装面11与连接面21的结合处,第二孔组远离安装面11与连接面21的结合处;制动摩擦面31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散热孔组,散热孔组包括多个均匀分布在制动摩擦面31的周向上的散热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326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石英晶体谐振器
- 下一篇:逆变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