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电动增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37948.0 | 申请日: | 2015-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14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旭然;张典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旭然;张典博 |
主分类号: | F02B33/40 | 分类号: | F02B33/40;F02B39/10;F02D41/02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赵玉珍 |
地址: | 252002 山东省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电动 增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增压装置,特别是一种通过电动风机给发动机增压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汽车为提高发动机的效率、提高车辆的机动性,减小汽车在高原地区动力下降的问题,而为汽车加装增压系统。现有的增加系统有机械式增压系统、涡轮增压系统。机械式增压系统是由发动机的曲轴通过齿轮、传动链直接驱动增压器,它需要一套复杂精密的传动装置和机械装置才能正常运行,而且在使用过程中需消耗发动机的一部分功率,使燃料经济性恶化。涡轮增压系统,是由发动机排气驱动涡轮机叶轮,再带动与涡轮同轴的压气机叶轮,将空气压入发动机。涡轮增压的低速转矩特性很不理想,在1700转/分以下时,增加燃料消耗,而且对负荷变化反应也较迟缓。涡轮增压系统工作在高温高转速下,在生产时需要特殊材料,从而增加了涡轮增压系统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电动增压装置,利用电动风机给车辆发动机增加进气压强,没有复杂精密的传动装置和机械装置,而且发动机在低、中、高速时,电动增压装置都能快速反应,电动增压装置能广泛用于所有的燃料发动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方案包括:一种车辆电动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风机、压力变送器、控制电路和送风管道,电动风机的出风口连接送风管道,压力变送器设置在送风管道内,用来测量送风管道内的压力;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电路和开关电路,单片机电路的输入端分别连接压力变送器和发动机电源,单片机电路的输出端通过开关电路控制电动风机。
进一步的,所述的单片机电路包括稳压芯片U1和单片机U2,稳压芯片U1的Vin引脚接发动机电源接口J1的第一引脚,发动机电源接口J1的第二引脚接地,稳压芯片U1的GND引脚接地,稳压芯片U1的Vout引脚分别连接压力变送器Y的第三引脚和单片机U2的VCC引脚,压力变送器Y的第二引脚接地,单片机U2的GND引脚接地,单片机U2的P3.2引脚接压力变送器Y的第一引脚,单片机U2的P3.0引脚分别连接电阻R4一端和电阻R5一端,电阻R4另一端接油门踏板接口J2的第一引脚,电阻R5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的单片机为15F100芯片。
进一步的,所述的开关电路包括光耦U3,光耦U3的第一引脚接单片机U2的P3.3引脚,光耦U3的第二引脚通过电阻R3接地,光耦U3的第四引脚接三极管Q1集电极、发动机电源接口J1的第二引脚,光耦U3的第三引脚接电阻R1一端,电阻R1另一端分别接三极管Q1基极、电阻R2一端,电阻R2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1发射极分别接二极管D1负极、电感L1一端,二极管D1正极接地,电感L1另一端接极性电容C1正极,极性电容C1负极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设计结构简单、方便生产、成本低、使用寿命长、易于工业化生产,而且后期维护费用低。单片机电路接收油门踏板的位置信号,压力变送器测量风管的压力,单片机再根据油门踏板的位置信号和压力变送器的电信号,调节开关电路的电压,电动风机的转速与它两端的电压成线性正比关系,电动风机的转速与风量的三次方成正比关系,调节电动风机的转速,就能调节电动风机的风量,就能使风管的压力始终保护一定的正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1中:1电动风机,2压力变送器,3送风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旭然;张典博,未经李旭然;张典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379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