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空气悬架用气囊臂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68880.2 | 申请日: | 2015-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95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陈言平;吴阳年;汪成应;雷继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简式国际汽车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1/28 | 分类号: | B60G1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郝瑞刚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空气 悬架 气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空气悬架用气囊臂。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汽车的簧下质量的大小对汽车的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影响很大,因此需要不断减小汽车的簧下质量以获取更好的汽车性能。传统汽车尤其是商用车的空气悬架用气囊臂一般为冲压拼焊件或者铸造件,而无论是冲压拼焊还是铸造得到的气囊臂,均存在工艺复杂、重量重、可靠性差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轻质、可靠且便于加工的汽车空气悬架用气囊臂。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空气悬架用气囊臂,包括连接减振器以及空气弹簧的第一节臂,以及连接车桥的第二节臂;所述第一节臂和第二节臂连接;所述第一节臂和/或第二节臂为内部空心结构,且空心的所述第一节臂和/或第二节臂的壳体上开设有减重孔。
优选地,所述减重孔呈长条形,且在长条形的所述减重孔中设置有若干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呈叉形。
优选地,空心的所述第一节臂和/或第二节臂由四面围板围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节臂和第二节臂均为内部空心结构,所述第一节臂和第二节臂为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减重孔对称地设置在至少其中一对互相对应的所述围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节臂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减振器,所述第一节臂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节臂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空气弹簧;所述第二节臂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车桥。
优选地,所述第一节臂的第一端端面设置有一对平行吊耳,所述吊耳通过销轴和所述减振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节臂的第二端端面和所述第二节臂的第一端端面连接,所述第一节臂的侧壁上靠近第二端端面的位置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空气弹簧的弹簧安装单元。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空气悬架用气囊臂,将气囊臂的第一节臂和/或第二节臂设计成空心结构,并在空心的第一节臂和/或第二节臂的壳体上开设减重孔,从而得到轻质、可靠并且便于加工的汽车空气悬架用气囊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空气悬架用气囊臂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节臂;2、第二节臂;3、减重孔;4、加强筋;5、吊耳;6、弹簧安装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汽车空气悬架用气囊臂,包括连接减振器以及空气弹簧的第一节臂1,以及连接车桥的第二节臂2。其中,第一节臂1和第二节臂2连接,第一节臂1和/或第二节臂2为内部空心结构,且空心的所述第一节臂1和/或第二节臂2的壳体上开设有减重孔3。
值得注意的是,减重孔3的分布以不破坏气囊臂的结构强度为准。此外,本实施例的“节臂”不包含任何意义上的第一节臂1和第二节臂2之间的连接关系。
本实施例通过将气囊臂的第一节臂1和/或第二节臂2设计成空心结构,并在空心的第一节臂1和/或第二节臂2的壳体上开设减重孔3,从而得到轻质、可靠并且便于加工的汽车空气悬架用气囊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简式国际汽车设计(北京)有限公司,未经简式国际汽车设计(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688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螺旋弹簧调节机构及汽车悬架
- 下一篇:一种潜伏式AGV用料车端挂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