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抑堵人工湿地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88899.3 | 申请日: | 2015-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975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梁;于东盛;范春梅;李有为;唐世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三峡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范严生 |
地址: | 401147 重庆市渝***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湿地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抑堵人工湿地结构。
背景技术
常见的人工湿地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容易造成堵塞,而目前解决堵塞的成本相对较高。经研究发现,普通人工湿地在中段和尾段的堵塞比较严重。目前解决普通人工湿度堵塞的技术手段一般是对湿地进水进行预处理,人工湿地在处理悬浮物含量较高的污水、尤其是含有大量工业废水的城市污水时,必须在湿地之前设置预处理设施。尽量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漂浮物,以及其它一些不利于人工湿地处理过程的物质,以减少湿地中的沉积,防止堵塞。常见的预处理设施有隔栅、沉砂池、曝气池、沉淀池、厌氧沉淀塘等。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预处理设施仅仅能除掉一部分的悬浮物和漂浮物,而其它的悬浮物和漂浮物将进入至人工湿地,积少成多,同样会导致人工湿地的堵塞,因此,人们采用比如以反向水流冲洗并冲洗方向交替循环等方式来解决堵塞问题,但防堵塞结构均相对复杂,不利于成本的有效控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抑堵人工湿地结构,其结构简单,设计新颖,解决了杂质堵塞人工湿地的问题,保证了人工湿地的正常运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抑堵人工湿地结构,其包括至少一生态浮床区或植物塘区,在该生态浮床区或植物塘区侧边并列设置有与之相隔离的至少一人工湿地区,且在该生态浮床区或植物塘区与至少一人工湿地区两端分别设置有共用配水渠,所述生态浮床区或植物塘区、至少一人工湿地区通过该共用配水渠相连通且形成具有单向连续的水流方向,其中,该人工湿地区的宽度沿所述水流方向逐渐递减。
进一步的,所述生态浮床区或植物塘区的宽度沿所述水流方向逐渐递减。
进一步的,所述水流方向沿所述生态浮床区或植物塘区向人工湿地区方向设置,所述共用配水渠的宽度等于所述生态浮床区或植物塘区的出口宽度与所述人工湿地区的入口宽度总和。
进一步的,所述水流方向沿所述人工湿地区向生态浮床区或植物塘区方向设置,所述共用配水渠的宽度等于所述生态浮床区或植物塘区的入口宽度与所述人工湿地区的出口宽度总和。
进一步的,所述水流方向沿相邻所述人工湿地区单向设置,所述共用配水渠的宽度等于上游所述人工湿地区的出口宽度和下游所述人工湿地区的入口宽度总和。
进一步的,所述共用配水渠与所述生态浮床区或植物塘区、人工湿地区的水流方向相垂直。
优选的,所述生态浮床区或植物塘区、人工湿地区呈直角梯形形状或等腰梯形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通过将人工湿地区与生态浮床区或植物塘区端部共用配水渠,并使得人工湿地区的宽度沿所述水流方向逐渐递减,在水流流量不变的情况下水体的流动速度相对增加,将水体中的杂质冲刷到共用配水渠中,从而很好地解决了杂质堵塞人工湿地的问题,保证了人工湿地的正常运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如图1所述抑堵人工湿地结构,其包括至少一生态浮床区或植物塘区1,在该生态浮床区或植物塘区1侧边并列设置有与之相隔离的至少一人工湿地区3,且在该生态浮床区或植物塘区1与至少一人工湿地区3两端分别设置有共用配水渠6,该生态浮床区或植物塘区1、至少一人工湿地区3通过该共用配水渠6相连通且形成具有单向连续的水流方向,其中,该人工湿地区3的宽度沿水流方向逐渐递减。
本实用新型主要设计在于对人工湿地的抑堵,其可应用于生态浮床、植物塘、或者其它形态结构,其中的共用配水渠6与生态浮床区或植物塘区1、人工湿地区3的水流方向相垂直,这样,在生态浮床区或植物塘区1向人工湿地区3的水流,或人工湿地区3向生态浮床区或植物塘区1的水流,又或是相邻人工湿地区3之间的水流均可通过该共用配水渠6具有相邻单向且连续的水流方向。由于人工湿地区3的宽度沿所述水流方向逐渐递减,在水流流量不变的情况下水体的流动速度相对增加,将水体中的杂质冲刷到共用配水渠6中,从而很好地解决了杂质堵塞人工湿地的问题,保证了人工湿地的正常运作。在应用中,生态浮床区或植物塘区1的宽度也可沿所述水流方向逐渐递减,同样可以将生态浮床区或植物塘区1内的水体杂质冲刷至共用配水渠6中,缓解生态浮床区或植物塘区1的杂质堵塞问题,保证整个结构的正常运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三峡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三峡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888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精密型开口型拉链链齿分段裁切机
- 下一篇:一种自动送料机